球探足球比分_球探体育—激情直播赢盈中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政务图片

年终特稿 | ?绿美?锦绣春城展新颜

来源: 昆明日报   2023-12-27 09:24   字号: [        ]

幸福乐园出门可达

截至11月30日,全市累计建成“口袋公园”323个。

截至11月,昆明市已建成公园700余个,人均绿地面积12.32平方米。


夜间经济释放活力

目前,昆明市拥有昆明公园1903文体商旅综合体、斗南花市、昆明老街—南强街巷3个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昆明老街、南强街巷、云纺文化创意产业园、斗南花市、官渡古镇、融创滇池后海文商旅综合体、同德广场、七彩云南·第壹城购物中心、云南民族村9个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绿美春城“颜值”爆表

截至11月30日,全市完成补绿32642株。

全市开放第一批试点公园、绿化广场37个,开放共享绿地41片,开放共享试点面积达124.93万平方米。


“翡翠项链”闪耀滇池

昆明滇池绿道规划总长度约137公里,全长23公里的环草海段已全线连通。

微信图片_20231227161624

滇池绿道

漫步昆明街头,一座座小巧精美、形态各异的“口袋公园”扮靓城市“微空间”;从时光中走来的篆塘河,唤起老昆明人的记忆;游览滇池沿岸,共赏浮光跃金的震撼,共赴落日向晚的浪漫……

春城四季,如诗如画。一年来,昆明市通过久久为功的绿色行动,把生态优势变为发展胜势,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提升城乡宜居品质,打造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示范城市和美丽中国典范城市,让绿美成为最具潜力、最富特色、最有竞争力的底色。

300余个“口袋公园”

串起身边的“微幸福”

“就在家门口,出门便入园。这里不仅有四季主题步道,还设置了儿童游戏园、百草园。”提升改造后的京江公园,成了市民张家华闲暇时的好去处。晚饭后,他会带着儿女,到“口袋公园”走一走。在这里,小朋友们可以玩游戏、看昆虫、识植物,因此,不少市民带孩子前来打卡。

路园相连、城景相融,串起市民身边的“微幸福”。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提出着力打造“六个春城”,全市立足实际,围绕“高原明珠、绿美春城”,重点构建复合型区域公园体系,突出公园体系性,健全公园门类。截至11月30日,全市累计建成“口袋公园”323个。截至11月,昆明市已建成公园700余个,人均绿地面积12.32平方米。

昆明市创新工作举措,在道路沿线、滨河空间等区域,挖掘可“串珠成线、织线成锦”的用地,使公园形态和城市建设有机融合,打造群众出门可达的幸福乐园。市园林绿化局选取小白楼、茶花公园、震庄迎宾馆等5个地点,按照“空间功能梳理,优化步行空间,整体景观协调搭配,突出亮点景观设计”原则,优化老城区景观,增加服务功能,彰显城市文化底蕴。

结合城市建设、环境整治、社区“微更新”等工作,各部门联动布局绿道网络,建设生态通廊;采用“道路+公园”模式,打造道路沿线可停留空间,增加服务功能;对立交桥、快速路等下层空间进行绿色改造,对城市边角地、闲置地、裸露土地等因地制宜、精巧布置;合理栽种观赏性强、季相变化显著的植物,选用栾树、大花野茉莉等乡土绿植花卉,打造“一园一特色”景观格局。

昆明市持续探索“公园+”“+公园”发展模式,按照“统筹一批、新建一批、提升一批”的原则,积极引导企业、行业协会、基金会、科研院所和高校等机构共同参与,形成“多个主体参与、多元主题展示”的建设模式。通过综合开发公园空间,鼓励从生态休闲、绿色餐饮、环保科技等方面提供多样化服务,同时积极推进公园绿地开放共享,全市开放第一批试点公园、绿化广场37个,开放共享绿地41片,开放共享试点面积达124.93万平方米,提升公园可见可达、可赏可享功能,实现生态空间与城市公共生活有机融合。

提升城市形象品质

美好理想照进现实

将绿水青山的生态价值、诗意栖居的美学价值与以文化人的人文价值、绿色低碳的经济价值相融合,赋能简约健康的生活价值,展现美好生活的社会价值——公园城市作为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发展高级形态,正在昆明进行生动实践。推窗见绿、开门入园,这种自然而美好的生活理想正照进现实。

遵循“高原明珠、绿美春城”发展思路和发展路径,昆明市启动实施公园城市建设三年行动,深入推动城市品质提升“七大行动”,积极探索“流域生态治理+片区改造”的城市建设路子,加强城市软实力打造,推进精细精准精致创建,让城市既有“颜值”又有内涵,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长约800米的南强街巷,聚集200多家商户,多数商户夜间营业。越来越多的人发现,昆明的夜也很精彩。

作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近年来,昆明市积极培育、壮大夜间文旅消费新业态。目前,昆明市拥有昆明公园1903文体商旅综合体、斗南花市、昆明老街—南强街巷3个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昆明老街、南强街巷、云纺文化创意产业园、斗南花市、官渡古镇、融创滇池后海文商旅综合体、同德广场、七彩云南·第壹城购物中心、云南民族村9个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夜间文旅消费,正成为昆明文旅消费的重要增长点。

根据《昆明城市品质提升七大行动方案》,按照“一路一景一特色”要求,昆明打造了一批以梅花、樱花、月季、三角梅、蓝花檀、紫叶李等为主题的鲜花大道、美丽街巷,越来越多的旅行社推出赏花主题旅游产品……昆明发挥“鲜花”这一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优势,以花为媒,做大做强“美丽经济”。

在园林绿化提升行动方面,全市添园增绿、添花增彩、管养提质。截至11月30日,全市完成补绿32642株,涉及569条道路,补植滇朴、滇合欢等40个品种,充分展现云南生物多样性特色。结合主城区绿化补绿工作,在重要城市道路、城市广场、步行街区等核心区域以及重要交通节点进行花卉布置,突出云南民族特色和生物多样性特色,全面提升城市形象品质。

昆明市以系统思维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科学合理规划城市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推动产业和城市新增人口向滇池流域下游布局,让“人、城、湖、产”的关系更加和谐。

滇池最美“翡翠项链”

一步一景处处惊艳

柔波潋滟,鸥飞妙趣,芳草未歇,莲动渔舟,时光悠然。“高原明珠”滇池正呈现出一幅生态和谐、生机盎然、乡愁永驻的画面。

中建科工集团承建的昆明滇池绿道建设项目(外海段)一期EPC+维护管养工程紧邻滇池,据介绍,工程建设技术难度不大,但生态环保要求较高。项目部采取加快堆存物料清运,完善扬尘管控、泥浆废水收集处置等措施,牢牢守住“污水不入滇池”的底线。明年初,项目的两座桥梁就能搭建完成,后续将进行栈道建设。未来,这里将展现山海共长天一色的美景。

昆明滇池绿道规划总长度约137公里,定位为世界级高原名城会客厅,滇池最美“翡翠项链”,环湖生态屏障、城市山水景廊、文化旅游长廊。

去年底,环草海段和海埂公园至三个半岛段绿道长约37.1公里实现基本贯通。其中,环草海段共23公里,开放了17.29公里。今年4月,滇池绿道西山区高海高速桥下段,云南第一座钢浮桥主体实现贯通。7月,钢浮桥的63张风帆全部悬挂完毕并对外开放。作为滇池绿道环草海段连通大观河两岸的关键节点,今年5月,新建的朝云桥实现贯通及沥青摊铺。12月9日,东风坝的“七孔浮桥”与坝体实现连通,这是滇池草海上的第二座钢浮桥,将成为滇池草海新的城市人文景观。

浮桥架于滇池碧水之上,镶嵌于湖光山色之间。如今,全长23公里环草海段已全线连通。沿滇池畔漫步或骑行,目之所及皆是碧水蜿蜒、树木葱茏的美景。

在最美“S”湾,蓝色步行道亲水、宁静,红色骑行道活泼、生动,从空中俯瞰,宛如一道彩虹;在“网红”景点干沟尾湿地公园的“天空之镜”,树木直冲云天,树下草地中,一条碎石小道向草海延伸;高峣古渡浮桥风帆起,形成“舟行碧波上”的景观;高海高速桥下空间段,邂逅步道的“梦幻紫”……

滇池绿道不仅是绿化通道,还承载着塑造城市形态的重要作用。未来,滇池绿道外海段建成后,绿道将穿过滇池沿岸,连接自然山水、公园景区、城市乡村,更连接美好生活,助力构建宜人宜居宜业的“锦绣春城”。

美丽乡村民宿梦

人间烟火是清欢

仿古民居与石板路相映衬,充满历史和文化的韵味。这段时间,晋宁区上蒜镇小渔村村民赵春花每天都乐滋滋的,家里新改建的4间客房就要完工,她将在村里开起第一家特色民宿,民宿的名字早已想好——山海居。

这不是赵春花在村里创造的“第一次”。村里的第一家餐馆就是她开的,用的是自家房屋,如今年收入近百万元。赵春花还计划在明年新建一幢3层住宅楼,为来村里养老的外地人和创业的年轻人提供长租公寓。

近年来,这个位于滇池南岸的小渔村,通过农文旅融合发展乡村旅游,推进乡村振兴,实现“生态美、环境优、产业兴、村民富”的美丽蝶变。

许多像赵春花一样的村民和外来创业者,依托当地的生态优势和古渔业文化,以滇池保护为前提、美丽宜居为目标、特色旅游为载体,全力走出一条乡村振兴新路子。

小渔村的变化是滇池沿岸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滇池沿岸各区围绕生态保护,盘活生态资源,结合本地实际,发展“一村一特色”,将流量变成“留量”。

环湖东路的杜曲村,老旧的土坯墙绘上了“滇池乡居图”,让人眼前一亮;大渔街道的海晏村有网红沙滩、绝美落日,还有特色民居“七十二道门”、一颗印式传统建筑等,已成为热门打卡地;卧龙古渔村的渔浦星灯、福安村的乡愁记忆、河泊所的古滇文化、观音山的白族文化、百草村的中草药文化等,吸引球探足球比分_球探体育—激情直播赢盈中游客的关注……

今年2月,市委、市政府印发《昆明市滇池沿岸重点乡村改造提升方案》,明确提出用一年时间全面完成滇池沿岸重点乡村的改造提升工作,46个重点村基本实现“一村一特色”“一村一主题”,其余137个村全部建成绿美乡村,初步构建“点上出彩、线上出新、面上成景”的环滇池乡村生态旅游圈。

为当代计,为万世谋。昆明市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进程,让群众在绿水青山中共享生态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记者常有林 吴劲松 张丽亚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