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探足球比分_球探体育—激情直播赢盈中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最新发布

回眸“十三五”系列发布会第五场:基建护航幸福生活

来源: 掌上春城   2021-01-04 12:39   字号: [        ]

2021年1月4日上午,昆明市召开“回眸‘十三五’ 奋进新昆明”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五场,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水务局、市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围绕“基础设施和城乡建设”进行专题发布。

1609729399581258

10:11

昆明市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处长 韩枫

1609729418191315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欢迎参加昆明市“ 回眸‘十三五’ 奋进新昆明”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五场基础设施和城乡建设专题。“十三五”以来,我市在推动基础设施和城乡建设方面抢抓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历史机遇,在着力改善基础设施和城乡人居环境,大力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等方面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今天我们邀请到市级六个部门的负责同志向大家介绍“十三五”以来我市在推进基础设施和城乡建设方面取得的各项成绩。

10:16

首先我向大家介绍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发布人,他们是:

昆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陈汉先生; 

昆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涛先生;

昆明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何毅刚先生; 

昆明市城市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剑平先生。

昆明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朝云先生;

昆明市水务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龚询木先生;

首先,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陈汉同志发布。

10:18

昆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 陈汉

1609729442710810

各位来宾,各位新闻界的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感谢大家对“十三五 ”期间我市基础设施和城乡建设发展的关心、指导和支持。

“十三五”期间,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改革创新、担当作为,推动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取得了重大发展,为顺利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

过去五年,城市建设品质大幅提升。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城市承载力、宜居性和包容度不断增强,城市面貌发生巨大变化。

一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深入推进。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2015年的70.05%提高到2019年的73.6%。

二是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全市中心城区建成道路(红线宽15米以上道路)由2015年底的1530km,增加到2019年的1896.4km,增加366.4km,年均增长91.6km,年均增长率5.5%。全市主城区建成公共排水管网6894.27公里,新增污水管道435.08公里,改造老旧管网105余公里。全面完成主城区居民用户、商业用户、工业用户的天然气置换工作,152万户用上清洁能源。天然气年供气量从无到有、实现跨越式增长,供应量从2014年113.6万立方米增长到2019年的8.7亿立方米。

三是建筑工程质量安全与文明施工齐抓共管。“十三五”期间全市建筑工程质量安全形势保持平稳可控并持续向好,未发生工程质量事故、未发生较大及以上安全生产事故。

10:24

过去五年,“昆明建造”谱写新篇章。

一是大力发展“昆明建造”,加快推进建筑产业转型升级,建筑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全面提升。建筑业总产值从2015年的2072亿元增加至2019年底的3560亿元,建筑企业从3000余家增加至5000余家。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加强,成为全市重要的支柱产业。

二是建造方式加快转型。累计实施装配式建筑1000多万平方米。城镇新建建筑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比例达100%,累计增加节能建筑面积1.36亿平方米。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由2016年的24.53%大幅度提高到2020年的79.49%。全市预拌混凝土绿色产能占比约71%,市场应用率达到82%以上。全市推广建筑节能,实现社会节约效益超过40.47亿元,较“十二五”期间增长147%,节能减排贡献值增加约28.85亿元。

10:27

过去五年,城市建设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一是先后开展提升城乡人居环境、城市体检、爱国卫生“洗手设施全配套” 等专项运动。

二是制定实施《昆明市物业管理办法》,发挥“红色物业”品牌引领示范效应,成立中共昆明市物业管理行业委员会。截止2019年底,办理备案的物业服务企业为1149家,从业人员8万余人,管理项目1700余个,行业年产值约10亿元。开发建设 “昆明市房屋租赁管理服务平台”,研发 “昆明租房备案”微信小程序,实现全市房屋租赁登记备案业务“线上+线下”全面覆盖。

三是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出台住建领域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常态化管理等多项政策,积极帮助企业协调防疫物资、建材供应、劳务人员返昆,最大限度帮助企业渡过难关。28天建成第三人民医院长坡分院应急病房,我局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办公室被住建部评为“全国住建系统抗疫先进集体”。

10:29

过去五年,“住有所居”理念得到进一步实践。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不断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居民住房条件显著改善。

一是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全市共改造城镇棚户区约7.3万套,政府统建公共租赁住房累计分配约12.24万套,累计发放廉租住房补贴1.57万户,保障性住房覆盖面达到26%,累计改善了约135万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

二是全面推进城市更新及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全市共投资3.43亿元,完成83个、573.48万平方米的老旧小区改造工作。通过城市更新改造方式建成并移交的公建配套设施有学校154所,社区用房11万平方米,医疗卫生设施8万平方米,生鲜超市22万平方米,公共绿地262万平方米。三是农村居住条件不断提升。统筹推进全市农村危房改造,为决胜脱贫攻坚注入强大力量。全市投入中央、省、市补助资金47.75亿元,实施农村危房改造17.91万户。

10:30

展望“十四五”,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扣进入新发展阶段,着力推动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实现新的更大发展;紧扣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进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展方式转变;紧扣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发挥住房和城乡建设的重要支点作用。开好局、起好步,努力开创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10:32

昆明市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处长 韩枫

感谢陈汉局长的发布。

下面有请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涛同志作发布。

10:37

昆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 王涛

1609729464586603

各位嘉宾、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和大家在这里见面,同大家一起回眸“十三五”昆明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规划建设成就,展望未来昆明城市愿景,奋进新春城。

“十三五”规划期间,昆明市城市规划建设管理逐步规范化、信息化、精细化。城市景观风貌和环境品质得到实质性提升,城市综合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显著提高,城市空间结构和功能布局不断优化,基础设施体系不断完善,城市运营支撑能力明显提高,昆明正稳步向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的目标迈进。

10:38

一、在城市总体规划引领下,城市建设快速有序

城市空间格局调整达到预期,城市功能分区更加合理。“十三五”期间,我市城市建设以城市总体规划为龙头,基本完成规划确定的城市发展目标。市域“一核五轴,三层多心”的空间布局基本形成,五级城镇等级结构体系进一步巩固。昆明市由单中心城市的空间格局逐步转变为有机联系的组团空间结构,滇池流域地区建成八条生态隔离带,对不同城市组团形成天然隔离,“一城三区、多组团、生态穿插、有机联系”的城市空间结构基本形成,城市“摊大饼”式无序扩张态势得到有效遏制。主城区用地功能调整基本达到预期效果,通过疏解功能和置换产业,主城区特别是二环路内历史文化、商务办公、商业金融等功能更加集中,工业产业和人口逐步向呈贡新区和空港经济区转移,城市新区现代产业和人口聚集加快,中心城区“南延北拓”的空间结构调整成效显著。

城市公共空间和特色风貌的管控促进了城市品质提升,昆明高原湖泊生态宜居城市优势凸显。尊重昆明山水环境特征,塑造从城市中心向山边水边、环滇池地区由北向南逐渐跌落的整体城市形态。通过开展《环滇池空间形态与城市天际线控制规划》、《昆明城市建筑色彩研究》等专题研究,明确了不同区域建筑高度、建筑风格、建筑色彩、建筑体量和灯光亮化等方面管控要求,形成了与山体相协调的城市天际线轮廓,联系山水的重要景观视廊得以保留,城市特色风貌得到彰显。通过二环内城市修补、滇池流域地区“五采区”生态修复,城区人居环境显著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得到修复,昆明“小三山一水”与“大三山一水”相连的历史生态格局也得以恢复。我市以主要道路为骨架和载体,开展了市容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对主城区62条主要道路进行整治提升,城市环境和空间品质有了较大改善,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文明城市已基本建成。

供给侧改革助力土地利用提质增效,低效用地和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效率大大提升。借助城市更新改造,促进低效用地再开发利用,充分发挥市场在改造中的杠杆作用,引入市场主体参与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继续推进地下管线动态更新工作,逐步实现我市地下管线信息管理全覆盖。结合《昆明市地下综合管廊球探足球比分_球探体育—激情直播赢盈中》,以金马路、春雨路等区域为试点,积极、稳妥、有序地推进了昆明地下综合管廊建设。

传承城市文脉,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内涵更加丰富。我市科学编制了《昆明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从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和文物保护单位三个层次强化历史文化保护的管控要求。2017年我市成立“昆明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形成了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合作共抓名城保护工作机制,并邀请国内知名专家组成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科学指导全市历史文化保护工作。五华区文明街、南强街和晋宁区上下西街申报省级历史文化街区,海晏村、乌龙村等历史村镇的保护建设工作有序开展,第三批和第四批历史建筑的核定公布、颁证挂牌工作全面完成。总体来看,全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层级分明、主体明晰、内核丰富、决策科学,历史文化名城品牌得以擦亮。

10:38

二、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城市规划管理规范高效

城市规划体系基本形成,规划管理法律体系更加完善。“十三五”期间,现行《昆明市城市总体规划》经国务院批复执行,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实现全覆盖,《昆明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昆明市土地征收管理暂行办法》、《昆明市测绘管理规定》、《昆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昆明市不动产登记条例》、《昆明市城市设计导则》等多项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和修订工作陆续完成,我市城市规划管理更加规范,切实做到了“有规可依、有章可循”。

“多规合一”工作协调机制初步建立,空间管控底线更加明晰。探索建立了滇池流域地区“多规合一”工作机制,形成“一本账、一张图、一套机制、一个平台”规划成果体系,进一步统筹协调各类空间规划管控要求,化解各部门空间规划存在的矛盾和冲突,实现“一张蓝图干到底”。在“多规合一”前期探索经验基础上,昆明市适时开展了城市总体规划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工作,并按照“两规融合、多规合一”要求推动建立我市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开展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全市建立了统一的昆明2000坐标系,该坐标系统今后将是我市唯一合法的相对独立的平面坐标系统,为国土空间规划相关基础数据的口径统一奠定了基础。

继续深化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放管服”改革,服务质量稳步提升。优化审批环节、精简审查材料、压缩办理时限,目前规划审批时限从20个工作日压缩至7个工作日,大部分不动产登记事项实现5个工作日内办结。行政审批事项清单梳理完成,审批事权进一步规范。完成规划用地“多审合一、多证合一”改革,制定昆明市工程建设项目联合测绘综合技术规程。持续优化不动产登记工作,不动产交易、税收、登记全过程实现“一窗受理、集成服务”,不动产登记实现“同城通办”,“交房即交证”试点工作如火如荼。此外,我市建立了“互联网+不动产登记”网上办事大厅,全力提升“一网通办”,主城区不动产登记可进行全流程线上办理登记。便民、利民的行政服务理念持续深入,营造了优质的营商环境。

10:39

三、增进对外交流合作,城市发展蓝图获得更高视角

积极开展国际、国内合作,在进行专题研究和规划编制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学习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和前沿理论。“十三五”期间,我市与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美国卡尔索普事务所、新加坡墨睿设计事务所等国内外优秀规划团队开展密切合作,完成了《昆明2050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昆明—滇中新区远景空间发展规划》《昆明市中心城区概念性空间发展规划》《巫家坝片区概念规划方案》《翠湖周边历史文化片区整治提升规划》等重要项目。采用外来团队与本地团队联合编制模式,有效带动了本地规划团队业务水平的提升,扩宽规划视野。为昆明市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提供发展路径建议。

“十三五”期间,昆明市圆满完成了《昆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确定的各项城市发展目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更加科学规范,为“十四五”时期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昆明赢得了良好的起点。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起着重要引领作用,考察一个城市首先看规划,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展望“十四五”时期,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历史、尊重科学、尊重规律,科学编制昆明市国土空间规划,谋划昆明市未来十五年的发展道路,严守生态底线,处理好城市发展与滇池保护的关系。围绕“世界春城花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健康之城”三大城市品牌,将昆明建设成为民族和谐生态宜居的“美丽中国”典范城市和辐射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

10:40

昆明市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处长 韩枫

感谢王涛局长的发布。

下面有请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何毅刚同志作发布。

10:41

昆明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 何毅刚

1609729487851678

各位领导、同志,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首先,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昆明市交通运输工作的关心、关注和支持。下面,按照发布会的安排,我代表昆明市交通运输局将“十三五”以来昆明市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给大家作介绍。

“十三五”期间,昆明市综合交通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坚持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并举,按照基础设施建设“五年大会战”要求,全面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稳步快速发展,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管道“五联互通”的现代立体交通运输体系初步构建,为昆明市构建国家级综合枢纽、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提供了重要支撑。

10:42

五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十三五”综合交通发展规划,瞄准“三个中心、两大支点、一个中枢”的战略定位,紧紧抓住交通发展四个“黄金期”,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实现了一批重点项目顺利竣工,道路通行状况显著改善,公共交通服务更加便捷,“先行官”的地位进一步凸显,全市综合交通运输事业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十三五”截至2020年11月,累计完成综合交通投资2926.30亿元,较“十二五”投资完成数同比增长52.03%;公路运输总周转量累计完成986.51亿吨公里,年均增速达12%;邮政业务总量累计完成240.79亿元,年均增速达38.67%;铁路运输总周转量累计完成2546.2亿吨公里,年均增速达11.1%。

五年来,昆明国际航空枢纽地位显著增强。顺利完工昆明长水机场公务机候机楼、公务机专机坪及附属工程、S1卫星厅等机场基础设施项目;积极培育航空客货运市场,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从2016年4198万人次增长至2019年4808万人次,居全国第6位、全球第37位;航线总数从2016年308条增长至2019年396条,增加了88条,基本实现南亚东南亚首都和重点旅游城市全覆盖,形成以昆明为中心、辐射全国并逐步向国际延伸的航空网络。即便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的冲击下,今年先后新开通昆明至马来西亚吉隆坡、昆明至巴基斯坦拉合尔、昆明至泰国曼谷等全货运国际航线,开通昆明至曼谷、昆明至德里、昆明至旧金山、昆明至新加坡等“客改货”航班。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成为国内连接东南亚南亚通航点最多的机场,正逐步成为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和连接亚欧的国家门户枢纽机场。

五年来,昆明铁路连通能力不断增强。建成昆明南站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境内拥有5条高(快)速铁路、4条普速铁路和1条米轨系统,全市铁路总里程达914.4公里,比“十二五”末增加了261.7公里。陆续开通沪昆、云桂等高铁,开行昆明—大理—丽江、昆明—蒙自等动车,昆明迈入高铁时代,昆明作为全省铁路枢纽中心、全国性铁路综合枢纽、“一带一路”前沿枢纽、面向东南亚和南亚地区的重要门户,以及长江经济带的西部交通枢纽、物流集散中心和文化交流中心的区位优势更加凸显。

五年来,公路网络结构功能日益完善。先后建成通车呈澄、小龙、武易、黄马、晋红、新嵩昆、功东、东格、格巧、 东南绕、石泸(昆明段)、机场北、寻沾、宜石、武倘寻等15条高速公路,绕城高速内环及外环“闭合成圈”、“环线+射线”骨干路网基本建成,全市新增高速公路里程606公里,高速公路里程达1160公里以上,实现了“县县通”高速,高速公路通车里程比“十二五”末增长了近一倍。二级及以上公路总里程从1933公里提升至2419公里,全市公路总里程突破2万公里。实施新建、改建农村公路5213.1公里,建制村路面硬化率达100%,自然村路面硬化率达74%以上,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基本形成以高速公路为公路网主骨架,普通国省干线为基础、县乡道为支撑的层次分明、脉络清晰的“环线”+“射线”的公路网结构。

五年来,昆明水运和管道快速发展。集中力量实施了精品旅游水运通道、市内水上公共交通通道和重要港口、库区湖区航运等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了市内快速水运通道和以滇池为主的精品旅游航线骨干水运体系。完成滇池83.7公里航道疏浚、斗南等4个码头的新建改建。以昆明侧为主的乌东德水电站翻坝转运设施方案取得积极进展。东川港开工建设,盘龙江复航和滇池草海夜航开通试运行。

五年来,城乡公共交通一体化保障能力显著提升。轨道1号线支线、3号线、4号线和6号线二期先后建成投入运营,全市轨道交通总运营里程从“十二五”末的46.29公里提升到139.4公里。全市线网日均客运量约63万乘次,线网累计运送乘客达9.06亿乘次。常规公交保持稳步发展,中心城区公交线路达519条,运营车辆达6162辆,日均客运量205万人次,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58%。主城巡游出租汽车达9137辆,巡游出租车日均客运量达约30万人次;已许可网约车平台19家、网约车5311辆。全市备案登记在册停车场1718户,泊位数55.6万个。累计实施安全生命防护工程4110.9公里,投入建设资金6.70亿元。投入农村公路养护资金9.38亿元;实现县城通高等级公路100%、乡镇通畅率100%、建制村通客车率100%、通乡油路率达100%,全市较大自然村已基本实现通硬化公路。实现了昆玉高速鸣泉收费站外迁,二环提升改造工程和昆玉高速(鸣泉至马金铺段)整治提升改造工程高质量、高效率完成。联大立交、大渔立交、星耀立交、罗衙立交等一批节点性工程顺利完工投用。城乡公共交通保障水平更加平衡。

10:43

站在“十四五”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围绕“十四五”综合交通规划及交通强国建设纲要要求,以推动数字交通为切入点,强化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着力完善机场、铁路和高速公路等重大交通设施网络布局,构建立体便捷、高效联通的综合运输网络,提升综合交通枢纽功能。

未来五年,我们将重点续建“能通全通”高速公路5条,新建“互联互通”高速公 路5条,并积极开展加密高速公路规划研究,着力推进县县之间、乡镇之间、重点开发区域、重要交通节点等公路互联互通,加快滇中城市群高速公路环线建设,推动昆楚(昆明段)、玉楚(晋宁段)、福宜、三清、昆倘、长龙、陆寻、G85小功扩容改造、晋易等9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新增通车里程约312公里,全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力争突破1500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2000公里以上。加快实施昆明西客站“站城一体化”建设,推进泛亚铁路中、东、西线和渝昆高铁建设,加快推进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改扩建工程,力争建成T2航站楼,着力拓展昆明至西亚和东北亚地区的航线,加强与欧美澳非等全球主要经济体的联通,开通至各地区政治和经济中心城市以及重点旅游城市之间的航线航班。大力发展金沙江航运,重点依托东川港和乌东德港区,规划建设金沙江乌东德水电站翻坝转运设施和配套沿江高等级公路。加紧实施金沙江白鹤滩、乌东德高等级航道建设工程,实现金沙江昆明段库区全线通航。进一步完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谋划打造“城际铁路+城市轨道交通”一体衔接的滇中城市群轨道交通系统;积极争取第三期建设规划获批,在确保地铁1号线西北延、2号线二期、5号线建成投运的同时,争取9号线等项目开工建设,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到2025年提高至188公里。扎实推进昆明综合交通数字化建设,提高交通运输智能化、信息化水平。为把昆明建设成为通达全球、面向全国、辐射区域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而努力!

我的介绍完了,谢谢大家!

10:44

昆明市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处长 韩枫

感谢何毅刚局长的发布。

下面有请市城市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剑平同志作发布。

10:46

昆明市城市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 陈剑平

1609729509951795

各位领导,各位媒体朋友:

“十三五”以来,围绕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目标和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全市各级城市管理部门以城市建设管理现代化为导向,开展基础设施和城乡建设工作,下面我就市城市管理局在“十三五”期间城市建设方面开展的工作作以下介绍。

10:47

一、加强环卫基础设施建设

全力推动环卫一体化。通过PPP模式引入实力雄厚、管理先进的环卫企业到主城区开展环卫一体化工作,目前主城区除高新区外,已全部实现环卫一体化管理。同时,已经实施环卫一体化的辖区由环卫企业为环卫工人购买五险一金,并为每位员工购买意外伤害险;制定了公正合理的薪酬体系,一线环卫工人工资涨幅20%。

提升生活垃圾处置能力。目前全市建有生活垃圾转运站139个,转运能力达5844吨/天,建有生活垃圾处理设施11个,总设计处理规模达6725吨/天。实现城市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无害化处理率达100%;乡镇(镇区)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已基本实现全覆盖,村庄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达100%。

大力推进厕所革命。着力强化公共厕所管理,先后出台了《昆明市城市公厕管理服务标准》、《昆明市进一步加强城市公厕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等管理标准和规范,同时结合昆明市爱国卫生“公共厕所全达标”专项行动,全面落实公共厕所 “三无三有”(无粪便、无臭味、地面无水渍,有手纸、有洗手液、有香薰)、“四净三无两通一明”(地面净、墙壁净、厕位净、周边净,无溢流、无蚊蝇、无臭味,水通、电通,灯明)管理标准。

抓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一是我市作为全国生活垃圾分类的46个重点城市之一,制定了《昆明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编制了《昆明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实施规划(2019-2035)》,系统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二是着力推进餐厨垃圾处置工作。主城区学校、机关、餐馆等餐厨垃圾由清缘润通公司(东郊餐厨垃圾处理厂)进行集中收运处理,并启动厨余垃圾就地处理试点工作,优选更加先进、更加适合昆明的家庭厨余垃圾处理工艺和运行模式,推广应用到住宅小区,就地处理小区产生的家庭厨余垃圾。

10:48

二、加大城市照明和景观亮化设施建设

一是“十三五”期间开展了北京路、盘龙江、东风路、人民路、机场高速的景观亮化提升工作;

二是启动昆明市主城区重要节点及道路景观亮化建设工程项目,协调推进盘龙江航道夜游景观提升工作,逐步建成了以高层(重要)建筑亮化为主体,以环境亮化为烘托,具有一定氛围的城市夜景照明景观体系;

三是城市路灯平均亮灯率、平均设施完好率均达99%以上,完成主城区现存“有路无灯”、“有灯不亮”问题的补建整改工作,确保主次干道、背街小巷装灯率100%、亮灯率达95%以上,为市民夜间出行提供了明亮环境。

三、推进城市绿化建设

强化春城花都城市特色。编制《“世界春城花都”城市品牌宣传推广规划》,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节约高效、规划法定的原则,加强各类规划的统筹管理和系统衔接,落实“花都”工程建设概念,形成城乡融合、区域一体、多规合一的规划体系。

全面提高城市绿化水平。根据《昆明市重要城市道路绿化景观提升导则》,打造绚丽多彩、四季花开、景观各异的“最美城市道路”。先后开展了广福路、人民路、北京路、锦绣大街等主要城市道路的绿化景观提升工作,以及市属公园、小游园等多个公园绿地的景观提升工程。

坚持城市摆花长效机制。建立摆花和立体花卉布置长效工作机制,对环湖东路、会展西路、巫家坝路、珥季路等主要道路和重要节点实施专项设计,结合重要城市公共空间的周边环境,突出云南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运用园艺手法,增设立体花坛等花艺景观,展现“以春打底”“以花为媒”的“世界春城花都”形象。2020年昆明市主城区实现长效摆花1554.68万盆,设置立体花坛66组,达到四季有彩、处处飞花的景观效果。

园林绿化取得的成绩。一是顺利通过了国家园林城市复查;二是获得2018年第18届“国际花园城市”城市类最高级别(E类)金奖第1名;三是2019年住房城乡建设部通报表扬昆明市人民政府、昆明市城市管理局、昆明市大观公园为第十二届中国(南宁)国际园林博览会表现突出城市和单位。

10:48

四、做好重要城市道路整治提升工作

“十三五”期间,我市先后制定了《昆明市深入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工作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昆明市城管系统深入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提升行动细化方案的通知》、《昆明市市容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0年)》等文件,明确市容环境整治提升各项工作和计划,明确了市容环境整治提升的具体要求,为市容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提供重要依据和指导。

牵头做好62条重要城市道路整治提升工作。按照“设计一条、审查一条、完善一条”的原则,对62条重要城市道路设计方案逐一进行审查把关,着力通过“美化”“净化”“绿化”“亮化”“治乱”“治污”“治差”“治堵”以及“增绿、添彩”等举措,打造了460余公里城市道路景观,完成了1000余栋建筑外立面清洗翻新,建成了2000余栋(座)景观亮化设施(含楼宇、立交桥、人行天桥、跨线桥、隧道等),提升改造了强弱电等占道柜体5220个及屋顶太阳能设施300余栋。

10:50

昆明市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处长 韩枫

感谢陈剑平局长的发布。

下面有请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朝云同志作发布。

10:54

昆明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杨朝云

1609729532136722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昆明市农业农村局对长期关心、支持和帮助全市农业农村工作的新闻媒体表示衷心的感谢!

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近年来,各地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我国农业基础设施薄弱、防灾抗灾减灾能力不强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粮食安全基础仍不稳固。为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球探足球比分_球探体育—激情直播赢盈中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意见》(国办发〔2019〕50号),省、市两级制定了贯彻落实该意见的任务清单,统筹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十三五”期间,昆明市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球探足球比分_球探体育—激情直播赢盈中“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夯实了粮食安全基础,有力促进了昆明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和脱贫攻坚。

10:54

下面,我向大家简要介绍我市“十三五”高标准农田建设有关情况。

一、超额完成任务

《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国建成8亿亩高标准农田的总体目标。《云南省人民政府球探足球比分_球探体育—激情直播赢盈中进一步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意见》(云政发〔2016〕67号)明确:“十三五”期间,云南省规划新建高标准农田1200万亩,力争达到1500万亩。期间,云南省下达昆明市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总计66.77万亩。5年来,全市共投资10.59亿元,建设高标准农田72.69万亩,完成建设任务的108.87%。其中,2016年至2018年,高标准农田建设由市中低改办牵头,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国土局、市农业局、市水务局、市烟草公司等部门密切配合、分工负责,共建设高标准农田44.96万亩;2019年之后,除烟草之外的其他部门高标准农田建设职能划入农业农村部门,2019年和2020年,全市农业农村部门共组织建设高标准农田27.73万亩。

二、开展评估清查

2020年2月,由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市县两级相关部门配合,组织开展了“十二五”以来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评估清查工作,共组织完成257个项目的上图入库工作,面积达面积106.48万亩,其中,符合高标准农田标准的项目73个,面积30.74万亩;基本符合高标准农田标准的项目154个,面积59.04万亩;需要提质改造的项目30个,面积16.69万亩。通过清查评估,初步摸清了全市高标准农田现状,为下一步统筹推进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奠定了基础。

10:55

三、加大投资力度

2019年和2020年,全市共争取中央、省级资金30486.1万元;市级共配套资金10104.28万元,为云南省16个州(市)中最高;6个非贫困项目县(市)区积极协调资金投入建设,共配套资金1539.9万元。通过持续可靠的资金投入,全市亩均投资已达到1500元以上,保证了高标准农田的建设标准和质量。其中,安宁市2019年高效节水项目亩均投资达2800元,呈贡区2020年高效节水项目亩均投资达3030元。

四、确保粮食安全

5年来,通过建设高标准农田,夯实农业发展基础,有效稳定了全市粮食产能,2016至2020年粮食产量稳定在100万吨水平,其中,2020年,全市克服了新冠疫情、冰冻、干旱、洪涝灾害等影响,粮食总播面积达350.031万亩,同比增加0.131万吨,粮食总产量达103.64万吨,同比增长1.6%,粮食再获丰收。

10:55

五、促进产业发展

5年来,我市蔬菜、花卉园艺、经济林果、烟草和中药材等产业稳步发展,经济效益明显。预计2020年,将实现蔬菜产量340万吨,同比增长0.86%;鲜切花产量87亿枝,同比增长2.17%;水果产量42万吨,同比增长2.39%;中药材产量3.68万吨,同比增长7.1%;茶叶产量0.062万吨,同比增长29.17%。

六、助力产业扶贫

5年来,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重点向3个贫困县区倾斜,共投资4.65亿元,建设高标准农田31.76万亩,投资和建设面积占比分别达43.9%和43.7%,有力保障了脱贫产业发展和贫困人口增收。如2020年前三季度,东川区、禄劝县、寻甸县农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分别为:8.2%、8.1%、8.1%,高于全市7.7%的平均水平,为昆明市增速最快3个县区。

10:56

“十四五”,昆明市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按照“集中连片、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总体要求,大力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计划新建高标准农田45万亩以上,其中高效节水灌溉10万亩,不断提升全市高标准农田的保有量;同时,对“十二五”以来已建成高标准农田进行提质改造。

以上是我的介绍,谢谢!

11:06

昆明市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处长 韩枫

感谢杨朝云副局长的发布。

下面有请市水务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龚询木同志作发布。

11:08

昆明市水务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 龚询木

1609729678507417

各位新闻媒体的记者朋友们: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昆明市水务局对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和帮助昆明市水务事业发展的记者朋友们表示衷心感谢。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关键五年。市水务局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严格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按照“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面加快重点水网建设,持续巩固提升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水平,不断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改善和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力的水利保障。“十三五”规划建设项目27232件,规划总投资175.83亿元,实际完成建设项目39630件,实际完成总投资278.38亿元,是“十二五”投资的2.2倍。

11:08

一、全面提升城乡供水能力,让百姓喝上放心水

(一)补短板、建机制、强监管,确保全市脱贫攻坚农村饮水安全四项指标全面达标。“十三五”期间重点实施农村饮水安全提升工程2603件,其中3个贫困县区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1606件,完成投资8.56亿,全市受益人口104.39万人,农村集中供水率从2015年的91%提升到2019年底的99%;全面建立农村饮水安全管理地方人民政府的主体责任、水行政主管等部门的行业监管责任和供水单位的运行管理责任“三个责任”,以及农村饮水工程运行管理机构、运行管理办法和运行管理经费“三项制度”;不断强化行业监管,扛实监管责任,市县乡村四级联动,全面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监管责任体制。

(二)推进城市供水建设,强化多水源联合调度,保障城市供水安全。为有效应对异常气候下昆明城市供水面临的严峻形势,预防连续干旱年城市供水水源来水偏少、水库蓄水不足而造成的供水严重短缺,提升城市应对供水危机的能力,启动实施了瀑布公园和上对龙2件城市应急供水连通工程,应急取用德泽水库水源解决城市供水水源不足;合理制订供水调度方案,强化“七库一站一江”和散小水源的联合调度,推进滇中新区东片区与主城同城同网供水一体化,确保城市供水安全。

(三)加快水源工程建设,构建大中小微并举、蓄引提调并重的供水格局。“十三五”期间,柴石滩水库灌区主体工程正式开工建设,新开工建设箐门口、鱼龙2件中型水库和39件小型水源工程,续建的真金万、海马箐、轿子山3件中型水库和酸水塘等14件小型水库相继完工,部分工程已初步发挥效益,新增库容6800万m3,新增供水能力8000万m3。

11:08

二、努力补齐防汛抗旱短板,确保河湖安澜

(一)初步建立了“上截、中疏、下泄、高蓄”的城市防洪排涝工程建设体系。着力构建城市面山滞蓄截洪工程体系,组织实施了五华区石盆寺、长虫山面山洪水拦截工程、城市淹水片区配套改造等120余件防洪排涝工程,有效应对城市洪涝等灾害。

(二)全力保障水库度汛安全。认真落实水库“三个责任人”“三个措施”工作要求,在汛期对水库汛限水位执行情况进行实时监管,对超汛限水位运行的水库责令整改;实施43件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加大灾后薄弱环节水利设施建设,保障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

(三)防汛抗旱减灾效益明显。“十三五”期间,全市共投入防汛抗旱资金1.02亿元,抗旱临时解决51.93万人、25.37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防汛救灾减少受灾人口10.31万人。

(四)海绵城市建设稳步推进。加强组织领导,组建了海绵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编制了《昆明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标准体系》《昆明市海绵城市建设球探足球比分_球探体育—激情直播赢盈中(2016-2030)》,出台了6项配套政策制度,“十三五”期间,全市实施海绵城市建设126.27km2,,已基本实现“2020年建成区20%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的近期目标。

11:09

三、统筹推进水资源节约利用,强化水资源科学管理

(一)加强管控,强化水资源承载能力刚性约束。科学研判水资源形势,开展《昆明市水资源承载能力分析及供水配置规划》编制;“十三五”期间全市每年度用水总量控制在19亿m3以内,远低于33.88亿m3用水总量控制目标要求;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较2015年分别下降38.9%、32.6%;由省政府考核的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昆明市一直保持全省“优秀”等级;严格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制度,规范取水、用水行为管理,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协同推进”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良好格局,完成5个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试点县建设。

(二)完善机制,加快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低效向节约集约转变。印发《昆明市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实施方案》、《昆明市节水行动实施方案》、《昆明市十三五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实施方案》等,顺利通过住建部开展的国家节水型城市第二次复查;严格落实节水“三同时”制度,“十三五”期间共建成110座分散式再生水利用设施和10座集中式再生水厂,再生水利用成效明显;强化计划(定额)用水管理,将月用水量在100立方米以上的非居民用水户纳入计划用水管理,计划用水管理制度向郊县延伸;持续推进水量平衡测试和节水载体建设,累计完成10个县域节水型社会试点和579家节水型企业(单位)、90个节水型小区创建。

11:10

四、坚持完善水治理体系,推动水生态健康永续发展

(一)推进河(湖)长制工作从“有名”向“有实”转变。“十三五”期间,昆明市深入贯彻落实水利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河湖长制各项工作,出台了昆明市深化河(湖)长制实施方案,建立“四级河长五级治理”体系,全面深化河(湖)长制工作;坚持超前谋划、因地制宜,开展水质水量监测体系建设和河湖管理范围划定,持续开展河湖“清四乱”和“云南清水”等专项行动;将水质类别提升和污染物浓度削减双目标控制的要求落实到“一河一策”方案中,“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治理目标初步显现。

(二)严格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管理。编制完成《昆明市水资源保护规划》,研究提出了《昆明市水功能区纳污能力核定和分阶段限制排污总量控制方案》;严格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管理,建立红黄绿分区预警机制、水质动态预警机制,对不达标水功能区开展达标建设和整改;全面完成94个规模以上入河排污口整改提升工作。

(三)强化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推进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松华坝、云龙、清水海三个大型水库周边核心区人口全部搬离,实现“无人居住”;建立水源地长效管护机制,17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面达标;进一步明确饮用水源保护区保护范围和功能定位,为饮用水水源地标准化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加大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力度。实施了禄劝县芝兰小流域等16件水土保持工程;完成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220件,强化业主自主验收备案管理,严把生态保护关;着力推动工程治水向生态治水、系统治水转变,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691km2;开展了百草园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一期工程建设,建成了一个集科普、科研、展示于一体的高标准综合性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

(五)持续推进小水电工作。富民县石楼梯、宜格水电站创建为绿色水电站;富民县和禄劝县5座小水电站进行了增效扩容改造;全面推进小水电清理整改,73座小水电完成生态下泄和监控设施安装并接入系统平台,建立了生态运行机制,13座退出类电站完成退出拆除工作。

11:11

五、持续深化改革创新,水务工作焕发生机活力

(一)创新水务投融资机制。加大公共财政资金对水利投入力度,共投入144.6亿元,撬动社会资金133.8亿元;创新水务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建设,由市级平台公司作为水源工程建设业主,实行投融资建管营一条龙承建。

(二)深化水务“放管服”改革。及时调整政务服务事项,采取取消、合并、下放等方式将水行政许可事项精简为12项;深入推进政务“七办”服务,落实清单之外无审批要求,全面实现水务政务服务“一窗通办”,所有服务事项100%达到网办四级;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检查,认领完善检查实施事项31项,实现了认领事项监管行为100%全覆盖。

(三)完善生态补偿制度。率先在滇池及牛栏江、普渡河流域实施河道生态补偿机制,强化河道治理属地责任,对34条入滇河道和牛栏江、普渡河开展跨区行政断面水质水量监测工作;在昆明7个主城饮用水水源地创新实施生态补偿机制,年拨付扶持补助资金约2亿元。

(四)持续推进农田水利改革。全面推广石林台创园、富民白地山等试点经验,建立初始水权分配制度、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节奖超罚和精准补贴机制等7项制度;深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完成改革面积50余万亩。

(五)提升水利信息化水平。建立河长制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河长移动管理、统一考核管理、大数据融合分析、公众参与、信息发布等功能,保障河长制工作实效;建成水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平台,对重点区域的水质、水位以及重点用水单位取水口水量等实施实时在线监控;建立了牛-松-昆-滇-螳防汛联合调度应急指挥体系,初步建成“一张图”防汛排涝指挥系统,实现防汛指挥挂图作战,有效提升了洪涝灾害防御能力。

11:11

“十四五”时期,昆明市水安全保障工作处于“补短板、强监管”的重要发展阶段,我们将立足人民群众对水安全保障的新期待新要求,积极妥善应对各种水安全风险和挑战。我们将扭住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奋斗目标,依据昆明基本市情水情和水务发展目标任务,基本建成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相适应、与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起步期相协同的水安全保障体系,构建都市水资源高效利用区、田园水安全保障区和山地水生态保护区“三位一体”的水安全保障发展总体布局,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高原特色的水务发展之路,着力当好云南新时代治水排头兵,为昆明建成“一个枢纽”、“四个中心”、“三个品牌”提供强有力的水务支撑和保障。

再次感谢各位记者朋友!

11:29

昆明市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处长 韩枫

现在,进入发布会记者提问环节。

11:30

记者提问:昆明市农村危房改造主要做法及成效有哪些?

昆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 陈汉:

实施农村危房改造,解决农村困难群众住房问题,既是我市脱贫攻坚的现实需要,也是改善农村困难群众居住条件、改变农村环境面貌、缩小城乡差距、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2016年精准对接脱贫攻坚以来,围绕“两不愁、三保障”中住房安全保障统筹推进农村危房改造,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注入强大力量,5年统筹实施农村危房改造17.91万户,投入中央、省、市补助资金共计47.75亿元。其中,寻甸县、禄劝县、东川区3个贫困县合计完成农村危房改造任务12.81万户。

结合我市抗震设防高烈度地区占比高、农村危房量大面广改造难度大等现实困难,一是以“五层级识别、四类型改造、三统筹保障、二强化质量”的“五四三二”工作法(注解①),破解改造难题。二是研究制定《昆明市农村危房改造资金补助政策方案》(注解②),在中央和省级补助的基础上,配套市、县补助资金,彻底解决困难农户建房资金问题。三是编印《昆明市农村危房加固改造指导要点(试行)》、《昆明市农村住房设计方案参考图(试行)》、《昆明市农村住房建设技术指导手册(试行)》等文件,保障技术支持。四是落实政策宣传、指导组织、资金兑付、监督管理、档案管理、竣工验收、巩固提升“七个”到位,确保取得实效。

昆明市“5432”工作法,被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推荐为全省典型,得到了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的充分肯定。2017年12月,全国农村危房改造绩效考评工作在禄劝县进行,28个省、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参加了现场考评,观摩了禄劝县危房改造经验做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2018年7月,全省农村危房改造现场推进会在禄劝县召开,16个地州市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进行了学习交流。

11:32

记者提问:请陈剑平局长介绍下“十三五”期间城市公厕建设的主要做法及取得的成效?

昆明市城市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 陈剑平: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球探足球比分_球探体育—激情直播赢盈中“厕所革命”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以及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市城市管理局始终坚持“绿色、生态、环保、以人为本”建设管理理念,按照“新建一批、改建一批、提升一批、开放一批”的思路,逐步建立完善和形成“固定式公厕为主、活动式公厕为辅、部分沿街公共建筑内厕对外开放”格局。

一、主要做法

一是“重”高位统筹。成立了由市长担任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厕所革命”工作领导小组。2018年、2019年先后出台《昆明市“厕所革命”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8-2020)》,再次对我市“厕所革命”进行了安排和部署。

二是“谋”布点布局。推进编制《昆明市中心城区环卫设施布局布点规划(2018—2035)》工作。落实旧城改造、片区开发、项目落地的规划衔接,实施“三同步”联系制度,强制落实公厕配套和“还建”措施。

三是“补”历史欠账。针对历史基础设施欠账大,布局不合理,分布不均衡,选址难、建设难,“领避”效应突出等问题,因地制宜,采用相对固定式移动公厕进行弥补,按照人流密集区500—800米,其他区域800—1000米要求,开展城市公厕新建及改建工作。

四是“严”建设标准。全市新建和提升改造的城市公厕全部达到二类以上建设标准,全面消除旱厕。结合全域旅游推进工作,全力以赴推进实现城市公厕达到A级旅游厕所全覆盖。

五是“提”服务质量。先后出台《昆明市环境卫生作业规范及质量标准》、《昆明市城市公厕管理服务标准》等,采取环卫一体化企业实施专业化保洁,提升功能品质和卫生服务水平, “三有三无”、“四净三无两通一明”程度显著提升。

六是“展”人文特色。结合春城风貌、人文特色、民族元素等,统一公厕外观识别,完善引导指示标牌,设立第三卫生间、无障碍设施和人性化设施,做好人文关怀。结合“一部手机游云南”,推进智慧公厕APP建设,实时监测公厕分布、厕位占用、异味监测等,提升公厕智慧化水平。

二、取得的成效

2016年至2020年我市新建城市公厕1270座,改建城市公厕1348座。截止到目前,我市共建有城市公厕4529座。昆明市主城区、安宁市、晋宁区、石林县等11个重点旅游城市建成区达到7座/平方公里的住建部规定的建设上限标准,其他县区达到5座/平方公里的建设标准。

2016年度假区观景路中段公厕、云南民族村纳西族村公厕和普米族村公厕被评为“最美公厕”综合奖,观景路北段公厕被评为“最美公厕”管理奖;安宁市东湖公厕被评为“最美公厕”创意奖;再次被授予“2016年‘厕所革命’先进市”称号;2017年昆明市人民政府获评为全国“厕所革命综合推进奖”。

11:35

记者提问:昆明西客站“站城一体化”项目是“十四五”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的重点工程,也是昆明打造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载体之一,请向我们介绍一下昆明西客站“站城一体化”项目的有关情况?

昆明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 何毅刚:

昆明西客站是渝昆高铁建设内容和昆明铁路枢纽客运系统“三主一辅”的主站之一,也是未来昆明主城西山区和安宁城区间的“城市中心地标”。为集约节约土地资源,有效提升片区城市品质,昆明市按照“站城一体”化规划建设昆明铁路枢纽西客站及综合交通枢纽。项目初步框算总投资达209亿元,规划面积约3200 亩,核心区面积 1200 亩。按照规划设计,西客站汇集了铁路、城市轨道、城市公交、长途客运、社会交通和静态交通等多种交通形式。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多种交通方式零距离换乘,对合理吸引和疏导区域交通流,缓解区域道路的交通压力,解决昆明主城交通和西片区市民出行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项目“站城一体化”的设计也将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配套,集约利用城市建设用地,拓展城市空间,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促进城市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等方面发挥显著作用。

项目计划2026年建成投入运行,为此,昆明市成立了城市综合交通枢纽有限责任公司,负责项目投资、建设、管理、运营,同时成立了昆明铁路枢纽西客站规划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协调项目的推进工作。目前,西客站项目的建筑概念设计暨区域城市设计方案国际征集已结束,下一步将按照确定的方案开展深化设计并争取尽早实现实质性开工建设,谢谢。

11:41

记者提问:在当前全球化背景下,围绕昆明市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目标,未来昆明市的城市品牌和战略定位是什么?

昆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 王涛:

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下面我从几个方面为大家介绍。

围绕“世界春城花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健康之城”三大城市品牌,我市初步确定 2035 年昆明战略定位为云南省省会、国家战略支点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大健康产业示范区、民族和谐生态宜居的“美丽中国”典范城市、辐射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

云南省省会:充分发挥昆明作为省会城市在政治、经济、交通、科创、金融、人文方面的优势作用,体现新时代省会担当,引领云南实现跨越式发展。

国家战略支点城市: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在对外贸易、文化交流、旅游活动等方面加强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合作,积极承接长江经济带产业转移和基础设施对接,打造“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高地。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强化文化引领与感召力,复兴昆明历史文脉,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国家文化窗口和人文魅力名城。加强多元文化展示利用,传承昆明市国土空间规划(2018—2035 年)民族文化特色,完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形成文化、景观、旅游复合利用网络。

国家大健康产业示范区:利用昆明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环境优势,打造国际先进的医学中心、诊疗中心、研发中心、制造中心、康复中心和交流中心,建设健康产业发达、健康文化鲜明、旅游服务完善的国家大健康产业示范区。

民族和谐宜居的“美丽中国”典范城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促进各民族和睦共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排头兵,打造环境优美,城市安全,文明进步,生活舒适,经济繁荣,美誉度高的民族和谐宜居的“美丽中国”典范城市。

辐射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长江经济带建设等重大发展战略,把昆明建设成为国内衔接顺畅、国际互联互通、节点功能完善的区域性国际综合枢纽,综合实力强、产业能极高、营商环境优、集聚辐射能力突出的区域性国际经济贸易中心、科技创新资源充分集聚、科技创新型产业快速发展的区域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国际性金融机构聚集、设施完善、功能完备、环境优良的区域性国际金融服务中心、文化交流活跃、文化贸易繁荣、文化合作密切的区域性国际人文交流中心。

11:43

记者提问:“十四五”昆明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重点区域是哪些?“十四五”昆明市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投资标准会增加吗?

昆明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杨朝云:

首先,重中之重是保障粮食生产,重点向禄劝、寻甸、嵩明、石林、宜良5个产量大县和粮食生产功能区倾斜;其次,统筹考虑禄劝、寻甸、东川的产业振兴,促进脱贫人口增收致富;再者,优先保障“绿色食品牌”重点产业发展。

高标准农田建设主要由中央、省、市、县四级配套,2019年和2020年的投资标准已较以前有一定提升,两年来,昆明市本级共安排1.01亿元配套资金,全市亩均投资已达到1500元,个别项目亩均投资达3000左右。昆明市位于西南片区,项目建设成本比平原地区高,提高投资标准很有必要。“十四五”期间,在中央、省级资金配套的基础上,昆明市将持续加强财政投资力度,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不断提高投资标准。

11:49

记者提问:“十三五”期间在昆明城市防汛排涝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发挥了哪些效益?

昆明市水务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 龚询木:

近年来,昆明主城区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单点强降雨多发,局部多次发生内涝淹积水。面对严峻的城市防汛排涝形势,市城防指办紧紧围绕防汛工作总体思路和目标,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坚持强化责任落实、加强监测预警、及时掌握各类信息、科学合理调度、快速抢险救灾,尽最大努力使灾害损失降到最低,总体上保障了城市防汛安全和城市功能正常运转。

一是加强城市防洪指挥调度。调整充实了昆明城市防汛指挥部的领导,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昆明城市防汛指挥部的指挥长,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第一副指挥长,并兼任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建立分级指挥体系,构建联动指挥机制,加强集中办公和会商研判,严防死守重点防汛区域、防汛危险区域,发生积水就地第一时间处早处小,有效应对了2017年“7.20”、“9.10”,2019年“7.20”、“9.10”和2020年“7.20”等8次强降雨。

二是明确昆明主城防汛排涝工作责任。通过“一点一策”细化落实内涝淹水点责任和措施,编制城市防洪应急抢险预案、方案,补充完善专家队伍、应急队伍和抢险物资,开展汛前检查和培训、演练,督促指导在建工程做好安全度汛工作。

三是推进城市防汛排涝工程建设。按照“上截、中疏、下泄、高蓄”治理思路,系统分析昆明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存在的问题,编制了《昆明市城市防洪排涝综合整改方案》。大力推进城市防汛排涝工程建设,自2016年开始,分五年更新改造老旧排水管网约100公里,完善排水系统节点约100处;更新改造老旧泵站35座,重建、新建排水泵站12座。这些工程的建设进一步改善了城市防洪排涝基础条件,同等量级暴雨淹积水点大幅下降。

四是进一步加快防汛信息化建设。整合昆明城市河流水系(含支次沟渠)、河闸、泵站、水质净化厂等基础静态数据,以及108个淹水点监控视频站,24个水位监测点等雨水情实时监测动态数据。构建2018—2020年历史淹积水点数据库,有效提高城市防汛排涝应急处置效率。加强城市防汛指挥中心建设,建立智慧化调度平台,初步建成“一张图”防汛排涝指挥系统,实现防汛指挥挂图作战。

五是加大城市防汛排涝工作宣传。协调了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在汛期每月特别是中高考期间,以公益形式向全市移动电话用户终端发送防汛排涝宣传短信。加强与媒体的协调沟通,在运用电视、广播、报刊等传统载体的基础上,利用网络、手机,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工具,宣传报道昆明城市防洪排涝工作开展情况,加大对城市排涝一线人员的先进事迹报道,讲述好防汛故事、传播好防汛声音、传递好防汛动态。

11:51

昆明市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处长 韩枫

刚才,市级六个部门对“十三五”以来我市在推进基础设施和城乡建设方面取得的各项成绩进行了通报,并对“十四五”规划进行了介绍,感谢各位媒体记者持续关心关注我市基础设施和城乡建设相关工作。本周三召开第六场生态文明建设专题发布会,欢迎大家参加。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11:51

今天的直播到这里就结束了,感谢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