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探足球比分_球探体育—激情直播赢盈中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最新发布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寻甸禄劝东川为你解读脱贫致富密码

来源: 掌上春城   2020-08-14 12:37   字号: [        ]

编者按:2020年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目前昆明市三个贫困县已在全省率先实现摘帽,“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已基本解决,全市脱贫攻坚工作也步入了“巩固脱贫成果 决胜全面小康”的阶段。为进一步做好昆明市脱贫攻坚巩固提升总结,市委、市政府决定从7月31日起连续召开十场脱贫攻坚系列新闻发布会,每周二和周五召开,将持续到9月初。

8月14日上午,昆明市举行“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五场。作为该系列新闻发布会中“有扶贫任务的县区”专场第二场,寻甸县、禄劝县、东川区负责人就各自工作内容、成绩进行发布。

10:00

各位观众大家好,欢迎收看小掌直播。

10:05

市政府新闻办专职副主任 姚晓怡

aTZZpRExxM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昆明市“决战脱贫攻坚 决胜全面小康”第五场新闻发布会。昆明市下辖的东川区、禄劝县、寻甸县原为国家级贫困县,经过五年的攻坚克难,三个县区已于2019年实现摘帽。今天是这三个县区的发布专场,我是今天发布会的主持人市政府新闻办专职副主任姚晓怡。

首先我向大家介绍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发布人,他们分别是:

昆明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寻甸县委书记何健升同志;

中共东川区委书记胡江辉同志;

中共禄劝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李开德同志。

首先,请昆明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寻甸县委书记何健升同志发布。

10:07

昆明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寻甸县委书记何健升

rYNDzsHpG3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下面我向大家简要介绍寻甸县脱贫攻坚工作完成情况以及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工作情况。

2001年,寻甸县被列为全国592个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2011年列为乌蒙山区38个连片开发县之一,共有8个贫困乡、134个贫困村。2014年认定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3358户127960人,综合贫困发生率为26.93%。2018年7月,顺利通过国家脱贫攻坚第三方评估,实现了零错退、零漏评,贫困发生率降至0.35%,9月30日省人民政府宣布寻甸县脱贫摘帽,退出贫困县行列,并荣获2018年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截至2019年底,全县累计动态纳入建档立卡户管理33523户131411人,所有贫困乡、贫困村已全部出列,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26.93%下降为0,消除了区域性整体贫困。今年7月18日至8月10日,我们配合国家普查工作组圆满完成了国家脱贫攻坚普查登记工作,目前,县普查表、行政村普查表和建档立卡户普查表已100%通过了省级审核验收。

一、突出精准施策,跑出寻甸脱贫攻坚“加速度”

自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以来,寻甸县始终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举全县之力、汇全民之智,狠抓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和工作落实,摘掉了戴了30多年的“穷帽子”。

(一)围绕“扶持谁”,精准落实帮扶对象

一是严把入口关,精准识别。2014年,按照识别标准和“两公示一公告”的程序从严开展贫困人口识别,先后组织开展6次贫困人口“回头看”,通过“五查五看”(查家庭收入、看经济来源;查家庭资产、看消费水平;查家庭劳力、看劳动观念;查居住条件、看生活环境;查致贫原因、看贫困程度)和“三评四定”(内部评议、党员评议、村民评议,村委会初定、村民代表议定、乡镇审定、县确定)程序,精准识别贫困人口并全面进行建档管理。

二是严把程序关,精准管理。精准开展贫困对象动态管理,坚决纠正识别不精准的贫困对象,核查核实脱贫返贫人口,识别符合国家扶贫标准的农业户籍人口,实现贫困对象应纳尽纳、应退尽退、应扶尽扶。

三是严把出口关,精准退出。坚持“两不愁三保障”标准,按照村自查、乡复查、县初验程序,实行户户评估、村村检验、乡乡考核,层层签字确认。经“两公示、一比对、一公告”程序(对脱贫户进行村公示、乡镇公示,行业部门比对,县级对外公告),对达到脱贫标准的贫困户进行脱贫销号。

(二)围绕“谁来扶”,精准落实责任主体

一是构建“1+12+16”作战体系。成立书记和县长担任双指挥长的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县直部门和乡镇(街道)成立12个行业分指挥部和16个乡镇(街道)战区指挥部,形成总指挥部统揽全局,分指挥部和战区指挥部“双线”负责,上下联动、条块结合的“1+12+16”指挥体系。

二是建立“四个一”工作机制。建立脱贫攻坚工作例会制度,适时召开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和总指挥部会议、脱贫攻坚专题会议,对部署工作严格执行一周一安排、一周一督查、一周一销号、一周一通报的“四个一”工作机制,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落实体系。

三是建立“三同三统一三融合”工作机制。高位统筹全县16个乡镇(街道)脱贫攻坚工作,始终做到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落实,统一数据、统一标准、统一步骤,领导力量融合、帮扶力量融合、督查力量融合。

四是开展“万名干部”攻坚行动。扎实开展“走基层、深调研、找问题、补短板、促攻坚”“三深入”(县级领导深入战区指挥、科级干部深入村组驻村、帮扶干部深入群众帮扶)“六补一确保”(在脱贫攻坚中补强精气神、补准数据库、补查问题户、补缺收入账、补全安居房、补齐台账材料,确保完成脱贫攻坚各项目标任务)“万名干部进村入户”等专项行动,做到了县级领导挂乡、科级领导包村、干部包户全覆盖,万名干部头戴小红帽、胸前佩党(团)徽,一线攻坚、一线帮扶,自2016年11月11日起,全县干部放弃节假日、双休日,689天深入基层合力攻坚。

(三)围绕“怎么扶”,精准落实扶持政策

紧盯“两不愁三保障”,五年来,我们突出“六个精准”(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实施“七个一批”(发展生产脱贫一批、务工增收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健康救助脱贫一批),按照“6105”指标的任务要求,全面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累计投入资金114.03亿元。

一是加强产业帮带。创新“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大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帮扶模式,遴选187家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大户),通过土地流转、资金入股、就地务工、技术帮带等方式,与贫困户建立联动发展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了村村有主导产业、户户有增收项目。按照“一县一业、一乡一特、一村一品”思路,着力打造“369”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壮大扶贫产业,实现贫困村有1至2个主导产业,贫困户有1至2个产业增收项目。

二是夯实基础设施。织牢住房安全网,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实施了120个美丽乡村整村提升、23个易地扶贫搬迁、13个宜居农房集中安置项目,实现农村危房改造全覆盖。畅通路网,全县175个村(社区)道路硬化率达100%,自然村道路硬化率达90%、通达率达100%。升级电网,实施农村电网升级改造项目工程,行政村通10千伏以上动力电覆盖率达100%,全部自然村均通380伏动力电且具备新增用户接入能力。连通互联网,全县175个村(社区)光纤网络实现全覆盖,行政村及所辖自然村广播电视覆盖率达100%。改造水网,全面推进实施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全面监测水源点水质,饮水安全全面达标。健全服务网,完成121个行政村村级活动场所、503个村民小组活动场所建设,推动111项便民服务事项进入综合服务平台办理。

三是强化稳岗就业。大力开展订单、定向、按需培训,实现有意愿的、有条件的农村贫困劳动力培训全覆盖,推动务工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精心组织输出,加强与北京朝阳区、上海普陀区、昆明主城区等地的双向对接,并在昆明主城区设立三个劳动力转移工作部,推动劳务输出由分散短期输出向常年稳定输出转变,2014年以来,全县累计转移培训建档立卡户37788人(次),转移就业46165人(次)。同时,结合本地企业用工需求,广泛吸纳贫困人口就近、就地就业;大力开发农村公益性岗位,安排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从事生态管护、村庄保洁等工作。

四是抓消费增收。依托上海普陀、华理、华师大等中央定点帮扶单位和昆明市级有关单位,加大消费扶贫工作力度。发挥“山水寻甸”等平台,举办“小土豆、大产业”消费扶贫电商节、农畜牧产品展等活动,实现农特产品消费扶贫销售额1075万元、线上销售额590万元。

五是抓实兜底保障。教育方面,全面落实控辍保学“双线十人制”和包保责任制、动态归零督导制,全力抓好控辍保学工作,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现“零辍学”,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通过省市验收和国家督导评估。健康方面,按照《云南省健康扶贫30条措施》要求,认真落实“四重保障”机制(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民政医疗救助、政府兜底),实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补助参保、医保报销、大病保险、医疗兜底和大额费用特别救助等举措,确保不出现因病致贫、返贫。低保方面,坚持扶贫与低保“两线合一”政策,常态化开展城乡低保动态管理,全县城乡低保人口实现应保尽保、应助尽助。

六是激发内生动力。在全市首创“双讲双评”工作机制,在昆明市发展提升的基础上形成“三讲三评”(驻村工作队员和挂包帮干部讲帮扶措施、评帮扶成效;村组干部讲履职情况、评工作成效;建档立卡贫困户讲脱贫情况,评内生动力),成为云南省“六小创新”之一,在全省推广。持续深入开展“两学三比”“自强、诚信、感恩”等主题教育活动,各村每季度开展1次讲评活动,确保群众每年参与讲评不少于4次。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切实提振了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克服了部分群众“等靠要”思想,贫困户参与度、对帮扶工作的满意率、对政策的知晓率进一步提高。

脱贫攻坚以来,县“四班子”主要领导挂帅分片督战、县级领导率队作战、干部群众全员参战,形成了党政抓统筹、干部齐上阵、群众共参与、社会广聚力的决战格局。全县广大干部认真践行“十心工作法”(胸怀政治之心、责任之心、务实之心、担当之心、创业之心、创新之心、为民之心、奉献之心、服从之心、廉洁之心努力工作)、提升“五种能力”(主动学习能力、责任担当能力、统筹工作能力、服从执行能力、自信自强自立能力)、争做“五懂干部”(懂政治、懂纪律、懂业务、懂规矩、懂法治),创造了“牢记使命、凝心聚力、吃苦耐劳、真情奉献、众志成城”的寻甸脱贫攻坚精神。

二、坚持“四个不摘”,打好寻甸脱贫巩固“组合拳”

脱贫摘帽后,寻甸县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坚持以“出经验、做示范,高质量、打头阵”为目标,以高质量通过国家脱贫攻坚普查为己任,以“防返贫、防新贫、稳脱贫、稳增收”为重点,持续巩固脱贫成效。

(一)咬定责任落实不厌战,做到力度不减、摘帽不摘责任。大力实施产业、就业、饮水等巩固工程,全力抓巩固、促提升,解决好全县整体脱贫后的薄弱环节。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保持“1+12+16”的脱贫攻坚指挥体系不变,继续压实县乡村三级书记抓脱贫攻坚的主体责任。

二是强化统筹协调。围绕“六个结合”(把脱贫攻坚与加快产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乡风文明建设、民族团结进步、基层组织建设结合起来),建立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机制,推动要素配置、资金投入、公共服务向农业农村倾斜。从2019年起,定期召开巩固脱贫成效和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例会,做到巩固脱贫成效与乡村振兴同安排、同部署、同落实。

三是开展百日总攻。今年5月开始,全县干部取消双休日和节假日,全面开展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百日总攻行动,挂好作战体系、问题整改、产业发展、务工增收、项目推进5张作战图,将5月确定为“问题整改月”、 6月确定为“巩固提升月”、 7月确定为“全力冲刺月”,全面抓好历次反馈问题和互检自查发现问题整改,确保所有问题整改清零,实现了“户户达标、村村提升、县乡清零、整体巩固”目标。

(二)咬定政策延续不停步,做到政策不变、摘帽不摘政策。继续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等问题,不断补齐短板,夯实脱贫基础。

一是全力以赴稳增收。抓产业发展,大力扶持肉牛、功山羊、寻甸苗家鸡、马铃薯等特色产业发展,全力推进省级“一县一业”肉牛产业示范县等重点产业项目建设,建立完善龙头企业绑定合作社、合作社绑定贫困户的“双绑”工作机制,确保贫困户依靠产业扶贫持续稳定增收。同时,对符合小额信贷放贷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做到应贷尽贷,推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抓生态扶贫,认真落实补偿政策,兑付建档立卡贫困户1311户5265人8315亩退耕还林补偿资金261万元,兑现生态护林员补助资金550万元。抓务工增收,全县累计转移培训建档立卡户7775人(次)转移就业5824人(次),安置954名贫困人员从事乡村公共服务岗位。

二是全力以赴保安全。抓住房安全,开展农村危房改造“回头看”,启动并完成98户新增危房改造,累计完成建新拆旧17225户,确保“危房不住人,住人无危房”。抓饮水安全,投资3286.81万元,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52件,全面保障农村饮水水质、水量和供水保证率。

三是全力以赴优保障。教育扶贫方面,进一步压实“双线十人制”责任,抓好有辍学倾向学生的控辍保学工作,严格落实教育扶贫政策措施,确保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零辍学”。累计补助学生109806人次,补助资金4901.5万元。健康扶贫方面,对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的1862名大病患者实行“一人一档一方案”管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签约率、履约服务率均达到100%。全县175个村卫生室全部达标,卫生室药品配备均达到80种以上。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工作,确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0%参保。严格落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保待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门诊住院报销率达100%。社保兜底方面,推进低保政策与扶贫政策有效衔接,坚持“应兜尽兜”“应助尽助”,常态化开展城乡低保动态管理工作,全县9180户11723人城乡低保人口实现应保尽保。

(三)咬定结对帮扶不松劲,做到措施不松、摘帽不摘帮扶。按照脱贫不脱钩的要求,持续开展贫困村、贫困户的帮扶工作。

中央定点帮扶方面,依托华东理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定点帮扶单位资源优势,进一步深化校县合作,成立了寻甸县乡村振兴战略智库中心,聘请华东理工大学19名专家担任智库顾问。与华东理工大学合作建立寻甸电商创业孵化基地,签订功山羊项目投资合作协议;与华东师范大学签订帮扶框架协议,用好帮扶资金和项目,为贫困群众提供教育、医疗、产业等帮扶。截止到目前,两校累计直接投入帮扶资金1400余万元,帮助引进各类资金350余万元,购买和帮助销售农产品1600余万元。

东西部协作方面,用好用足东西部协作政策,上海普陀区累计投入1.05亿元帮扶资金,实施帮扶项目76个。同时,双方在人才交流、产业合作、劳务协作、项目建设、社会帮扶、消费扶贫等方面深化合作交流,为巩固脱贫成效提供了强劲动力。挂包帮转走访方面,持续深入开展“深入一线、固本强基、巩固成效”专项行动,2019年,重新调整优化中央和省市县级160家单位挂联、402名驻村扶贫工作队员驻134个贫困村,11207名帮扶责任人结对帮扶全县33523户建档立卡户,在三级书记遍访贫困对象的基础上,由帮扶责任人对所有建档立卡户开展遍访走访。

(四)咬定防止返贫不麻痹,做到标准不降、摘帽不摘监管。把巩固提升作为摘帽后的主要抓手,坚持防止返贫预警和巩固提升两手抓、两手硬。

一是全力防贫预警。积极探索防止返贫预警工作机制,按照巩固和防范、短期和长期相结合的原则,研究制定《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防止返贫预警工作方案》,坚持“五个三”工作法(畅通三种渠道,开展精准预警;实施三级核查,锁定预警对象;建立三级预警,实行分级管理;实施三项措施,确保脱贫成效;开展三类救助,保障稳定脱贫),建立防止返贫预警机制,加大预警、帮扶力度,做到精准施策,持续巩固脱贫成效。

二是抓实问题整改。成立问题整改领导小组,与23家县级整改牵头单位、16个乡镇(街道)签订问题整改军令状,组建11个专项问题整改专班,1个问题整改督察问效专班开展整改工作,实现了所有问题动态整改清零。

三是提升数据质量。以“互检自查”为契机,全面完成大数据平台错误和疑似错误的2.7万余条问题数据清洗及修正,加大行业部门反馈数据与扶贫开发信息系统数据比对力度,确保数据一致,做到了“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四是强化资金监管。制定《寻甸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管理办法》,强化资金统筹整合使用,并充分发挥纪检、审计、财政、扶贫等部门的监督职能,全面加强对脱贫攻坚资金的监督管理。五是狠抓作风整治。把扶贫领域腐败行为和纪律作风问题作为监督执纪重点,完善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五项工作机制,着力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不担当不作为等作风问题。2019年以来,全县纪检监察机关共受理扶贫领域问题294个,处理328人次。

10:30

市政府新闻办专职副主任 姚晓怡:

下面,请中共东川区委书记胡江辉同志发布。

10:33

中共东川区委书记 胡江辉

mFyCEFiERZ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媒体记者朋友们:

东川区位于昆明市最北端,全区国土面积1865.8平方公里,辖6镇2街道1乡,169个村(居)委会,总人口32万人。东川是全省确定的27个深度贫困县之一,也是昆明市唯一的深度贫困县,是集老工业基地、生态脆弱区、地质灾害隐患区、革命老区为一体的贫困综合体。

党的十八大以来,东川区委、区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球探足球比分_球探体育—激情直播赢盈中扶贫工作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深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立下愚公移山志、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伟大号召和“在全面小康的进程中,决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的殷殷嘱托,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2019年,全区28731户104271名贫困人口实现全部脱贫,129个贫困村(社区)脱贫出列,贫困发生率从建档时的52.88%下降到0%,东川的绝对贫困问题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历史性的得到解决,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按照“近期靠就业、中期靠产业、远期靠教育”的思路,牢牢把握“一房两业”、政策保障、生态脱贫、基础设施四大关键,突出在以下五个方面精准发力。

一、采取“四全六配套”措施,探索易地扶贫搬迁的“东川模式”

为有效破解“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困境,东川区一次性实施易地扶贫搬迁8740户32771人,其中,建档立卡搬迁对象4987户18745人,是全省城镇化安置率最高、后续保障最完善的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围绕“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可融入”等关键环节,探索实践出易地扶贫搬迁进城安置“12个方面48个步骤”,率先出台“1+6+13”后续发展系列政策(即:1个实施意见+6大工程+13个实施办法),形成“四全六配套”的“东川模式”(四全,即:政策全覆盖、老房全拆除、土地全流转、就业全清零;六配套,即:基层组织配套、管理体系配套、阵地建设配套、生产生活配套、公共服务配套、群众活动配套),被国家发改委予以肯定推广。同时,对非搬迁村,一次性实施农村危房改造31136户,100%消除了农村危房。通过易地搬迁和农村危房改造,东川全面实现了“无一人住危房”目标,数以万计的群众喜迁新居,原来低矮潮湿的危旧土坯房已成为历史记忆,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一幢幢明亮宽敞的现代化高楼大厦和特色民居。

二、围绕“两进两出两对接一提升”思路,实现零产业村组、零就业家庭“双清零”

在产业发展上,采取“双绑一联合+金融”措施(双绑,即:专业合作社(含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绑定建档立卡贫困户,各类农业产业企业绑定专业合作社;一联合,即:促进各类农业产业企业、专业合作社与电子商务平台形成合作关系;金融,即:推进各类农业产业企业、专业合作社与全区范围内金融机构形成融资贷款关系),实施“5+3”增收计划(5,即:5项到户增收措施,“一亩土地流转(托管)、一名家庭人员务工、一份合作股份、一项自主发展的种养殖业、一项增收项目”;3,即:3项产业发展保障,“金融服务保障、销售服务保障、技术服务保障”),扎实推进“十百千”产业发展工程(十个百,即:每个乡镇(街道)完成10个以上年产值达100万元的农业产业项目;百个十,即:100个村(社区)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0万元以上;一个千,即:每个乡镇(街道)完成1个年产值达1000万元以上的农业产业项目),全力打造“一县一业”10万亩花椒产业品牌;东方希望集团100万头生猪养殖项目快速实施,正大集团300万只蛋鸡全产业链项目年底可投产;抓住国家光伏扶贫政策机遇,119个贫困村光伏扶贫项目投产见效,146个村全部达到村集体经济20万元以上,为实现乡村善治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双绑”和政策资金扶持,269个各类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不仅自己获得发展,还强力带动28731户贫困户和146个村集体经济发展,全面消除了零产业村组。在转移就业上,采取“45555”就业措施(即:4个精准措施、5个一批路径、5个责任体系、逢5工作机制、5个平台沟通),开展“引岗、送岗、稳岗”到户到人服务,通过“劳务协作转一批、区内企业稳一批、自主创业带一批、扶贫车间安一批、乡村公岗兜一批”的“五个一批”就业路径,实现“户均转移就业1人”和“零就业家庭清零”的目标。截至8月10日,全区农村实有劳动力12.4万,已就业11.2万,转移就业率90.1%。东川区“小基地搭起易地搬迁就业大平台”经验做法在全省得到推广,“百人就业扶贫队”抓实务工增收入选全国人社行业扶贫典型案例,东川就业扶贫工作荣获第二届全国创业就业服务展示交流活动“优秀项目奖”。

三、落实“四全四免”“四重保障”政策,着力实施健康扶贫工程

聚焦让贫困群众“看得起病、方便看病、看得好病、尽量少生病”的目标,认真落实“四全四免”和“四重保障”政策和措施(四全,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覆盖、医保和大病保险全覆盖、所有病种全覆盖、大病救助全覆盖;四免,即:免交住院押金、免设医保起付线、免费健康体检、免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四重保障: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民政医疗救助、政府兜底保障),让贫困人口“脱贫”先“脱病”,“健康”奔“小康”。六年多来,投入健康扶贫救助资金6419.75万元,对因病门诊治疗的120975人次、因病住院治疗的72156人次的贫困人口开展医疗救助。投入资金5000余万元,加快区、镇、村三级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组建221个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采取“1+1+1+N”模式(即:1名区级医院医生、1名乡镇卫生院医生、1名乡村医生、N项优质服务),进村入户做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投入健康体检资金1202万元,累计开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疾病筛查16.8万余人次、专项健康体检6.8万余人,100%建立电子居民健康档案。东川区健康扶贫工作得到国家、省、市的肯定,成功创建为首批国家健康扶贫工程先进县区、全国健康促进试点先进县(区)。

四、统筹“治山治水、富绿双增”,坚定不移走生态脱贫之路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以生态建设促进脱贫攻坚的绿色发展之路,实现富绿双增。六年多来,共实施荒山造林24.6万亩、退耕还林20.4万亩,共兑付生态补偿资金2.93亿元,25850户建档立卡户83417人参与生态建设,实现建档立卡户总增收1.37亿元,户均增收5302.67元,人均增收1643.24元。创新组建了9个乡镇(街道)造林合作社,27个村级造林合作社,重点吸纳乡村公共服务岗位人员7195人。森林覆盖率从2015年的31%提高到2019年的38.74%,东川区林业和草原局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单位”称号。

五、坚持“智志双扶”,坚决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坚持既富口袋又富脑袋,把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充分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内生动力。持续开展“三讲三评三诚信”活动,落实好村规民约“四个必须”措施(即:实现每个村委会必须有可操作性的村规民约;每个村委会必须设立村规民约执行委员会;村规民约必须与群众的利益相挂钩;村规民约执行情况必须公开),在易地扶贫搬迁群众中开展以“讲感恩、讲诚信、讲法治”和“比发展、比和谐”为主要内容的“新时代新民风”建设,以“五星家庭”和“法治文明小区”创建评选为载体,通过积分制管理星级化评定,激发居民对小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引导民风持续好转;我区乌龙镇张顺东夫妇入选“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采取市级名校领办东川分校方式,与昆三中、昆明市中华小学、昆明市教工一幼签约办学,新建东川三中、五小、一小分校和东川一幼。严格落实控辍保学“双线十人制”“动态归零督查制”和“四步工作法”,做到依法控辍、制度控辍、责任控辍、宣传控辍、质量控辍、关爱控辍,全面实现适龄儿童无一人辍学目标。2015年至2019年,共发放各类教育资助资金2.56亿元,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7880人5445.81万元,确保不让贫困学生所在的家庭因学返贫、因学致贫。

六年多来,我们累计整合投入财政扶贫资金80.76亿元,争取社会帮扶资金6.18亿元,为打赢脱贫攻坚硬仗提供了最大财力保障;组建146支驻村扶贫工作队,选派包村科级干部152名、驻村第一书记144名、驻村工作队员6批2017人次、先锋队员815人,省市区镇四级154家单位共派出挂钩帮扶干部9751人。上到区级领导、下至村组干部,全体参战人员“奋斗到感动自己,拼搏到无能为力”,条条战线“万人抓扶贫”,汇聚成了“没有与扶贫无关的人”的强大合力,实现了脱贫攻坚的绝地反击和绝处逢生,向党和人民交上了深度贫困县率先高质量脱贫摘帽的“东川答卷”。

六年多来,东川路通了、山绿了、民富了、城美了、业兴了,几代东川人魂牵梦萦的大事小事期盼事正一件件落地见效,为东川高质量发展筑牢了坚实基础,铸就了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东川干部精神。六年多来的脱贫攻坚工作,给我们带来了五点启示:

一是始终坚持党的群众工作路线。坚持重心下移、力量下沉,脱贫攻坚各条战线“红旗插满山头,干部充满山沟”,广大扶贫干部夜以继日、连续作战,与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干部的执行力、战斗力不断增强,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得到了全面实现。

二是始终把握扶贫开发基本规律。坚持“志智”双扶,从思想上“扶志”,在教育上“扶智”,教育老百姓牢固树立“对党诚信、对村规民约诚信、对收入诚信”的鲜明导向,进一步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大力营造劳动光荣、脱贫光荣的浓厚氛围。

三是始终注重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把党中央“五级书记抓扶贫”要求牢记于心、贯彻于行,最大限度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有效推动脱贫攻坚责任、政策、工作“三落实”,形成了决胜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四是始终强化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坚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以作风攻坚促进脱贫攻坚,激发党员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五是始终注重建立健全脱贫配套政策和长效机制。制定出台了易地搬迁、务工增收、防返贫预警等政策措施,打通了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在下步工作中,东川区将以“六个全面”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建设幸福美丽新东川。

一是全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随着脱贫攻坚国家普查工作的顺利完成,全区工作重心将由原来的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向全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转变。我们将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建立健全项目“四库三体系”机制(四库,即:前期项目库、开工项目库、竣工项目库、重点项目库;三体系,即:项目管理体系、要素保障体系、组织体系),坚持“以项目论能力、以项目论实绩、以项目论担当”,全面筑牢项目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基础性、根本性、决定性作用。坚持把招商引资和向上争取项目、资金作为“一把手”工程,重点聚焦“两示范一枢纽一中心”目标定位(即:国家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示范区、生态修复示范区、川滇综合交通枢纽、滇东北区域性中心城市)和“1+5”产业发展体系(1,即:发展绿色矿业;5,即:大健康、绿色食品、循环经济产业、文化旅游、商贸物流),坚持外引和内培相结合,既持续深化十五个招商突破组和十个招商分局的招商及签约项目跟进服务机制,又不断支持区内新兴产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坚持“企业吹哨,干部报到”,进一步建立健全“123333”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体系(即:制定一个总纲、出台两大保障、做实三个平台、实施三度测评、制定三项制度、强推三项改革,全方位打造“办事不求人”“审批不见面”“最多跑一次”的政务服务体系),精简办事审批流程,坚决破除要素保障壁垒,大幅提高服务保障水平,全面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是全面启动实施乡村振兴。我们将坚持以产业兴旺为根本,以持续稳定提高群众收入为核心,抓好“双绑一联合加金融”措施,促进农业产业“十百千”工程提档升级,持续打造“1+2+N”农业特色产业体系(1,即:以牛、羊、猪、兔、鸡为主的畜牧业及其加工业作为全区主导产业;2,即:发展以核桃、花椒种植为支柱的规模以上产业;N”,即:按区域特性发展时令蔬菜、高山药材、经济林果等特色种植和特色养殖),不断扩大产业规模和集体经济容量,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坚持规划先行,推动村庄规划编制全覆盖,因地制宜制定“一村一规划”,统筹城乡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分类推进乡村振兴,构建城乡协调联动的发展格局。全面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前谋划好明年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选优配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严格落实村规民约“四个必须”,构建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互联的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全面提升村级组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保乡村振兴顺利推进。

三是全面创建美丽县城。我们将聚焦“干净、宜居、特色、智慧”四大要素,抓好城市规划编制、城市功能完善、教育卫生突破、城市美化等重点工作,做足“铜”文化,留住“乡愁”,统筹推进城市建设和管理,着力补齐短板,实现城市管理精细化、公共服务精准化、环境品质精致化,推动教育卫生不断实现突破,全力做好“美丽县城”建设工作,争创云南省最具特色的“美丽县城”。

四是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我们将进一步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切实担负起各级各类生态环保督察检查发现反馈问题整改与生态保护修复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坚决打好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努力营造蓝天、碧水、净土的美丽环境;持续抓好生态修复,全面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真正打造“一江清水、两岸青山”的美丽画卷。

五是全面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聚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持续抓好扫黑除恶、平安建设、智慧东川、安全生产等各项工作;紧紧围绕“零信访”目标,坚持未雨绸缪、抓早抓小,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严格落实属地责任、行业责任,全力做好各类矛盾的排查化解工作,确保全区上下安全和谐稳定。

六是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强化党建示范引领,抓好“一圈两廊三带九线”党建示范点创建,抓实基层党建重点项目清单,不断筑牢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着力加强干部队伍的教育培训,坚决抵制“好人主义”,持续开展“四不”专项整治(四不,即:不担当、不作为、不负责、不学习),不断提高基层党员干部队伍综合素质。压紧压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建设“清风东川”,为东川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10:50

市政府新闻办专职副主任 姚晓怡:

下面,请中共禄劝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李开德同志发布。

10:52

中共禄劝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李开德

eTWZeR5k74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国土面积4233.91平方公里,辖17个乡(镇、街道),194个村(居)委会,总人口48.99万;是昆明市3个少数民族自治县之一,少数民族人口占33.01%;是山区农业县,山区占98.4%;是革命老区县,红军长征在皎平渡口巧渡金沙江,实现北上抗日的重大战略转移;是昆明城市生态涵养区,森林覆盖率达60.28%;境内云龙水库是昆明城市主要集中式饮用水源地。

五年来,禄劝脱贫攻坚先行先试,勇打头阵,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得到生动实践。

一是建立“三级作战体系”。我们以作战思维、打战方式,建立县、乡、村三级作战体系,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县级建立指挥部,组织指挥全县脱贫攻坚战,每周日晚8点召开脱贫攻坚例会,指挥调度全县脱贫攻坚工作,5年来共召开例会224次。乡级建立指挥所,17个乡(镇、街道)划为17个战区,实行战区指挥长负责制,由县级领导担任战区指挥长,统一组织实施脱贫攻坚。村级建立作战室,强化村组干部职责,发挥驻村队员作用,实行县级部门包村、干部结对帮扶。同时,压实乡镇主体和部门主管双重责任;强化纪委监委执纪监督和战区督导组工作督查双重督查,推动“三级作战体系”高效运行。

二是实施“三个百日会战”。每年按3个100天,组织脱贫攻坚工作。2016年,以“先行先试、精准施策”为主线,实现“路、房、水、业”等重点工作的全面突破。2017年,以“动态调整、全域覆盖”为主线,实行动态管理,主攻稳定增收、住房安全、饮水安全短板。2018年,以“查缺补漏、问题清零”为主线,全力冲刺脱贫摘帽。2019年,以“贫困退出、脱贫固效”为主线,巩固提升脱贫质量。2020年,以“全面小康、衔接振兴”为主线,打响决胜脱贫总攻战,完成现场普查工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

三是开展“六个百家”活动。进百家门,干部进村入户,零距离接触百姓,做群众的“家里人”。吃百家饭,干部到老百姓家里吃饭,拉家常,体验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做群众的“贴心人”。结百家情,干部关注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心心相印,做群众的“知情人”。解百家难,因户施测,落实帮扶措施,解决实际困难,做群众的“解难人”。励百家志,入户扶智扶志,鼓励贫困群众树立信心,勤劳致富,做群众的“引路人”。圆百家梦,积极帮助贫困群众实现生活追求,做群众的“暖心人”。

四是实施“十大重点工程”。对标对表实施“十大重点工程”,全面补齐短板、做强弱项。实施特色产业发展工程,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强化产业支撑。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共1861户7318人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其中,3个自然村整村搬迁。实施生态保护工程,采取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水源生态补偿、聘用生态护林员等措施,保护生态,增加群众收入。实施教育扶贫工程,落实“双线十人责任制”,强化控辍保学。扶持、资助农村贫困家庭学生和改善教育教学条件。实施健康扶贫工程,贫困户全部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建设县乡村三级标准化卫生院(室),实施大病、慢病救助、家庭医生签约。实施社保政策兜底工程,强化政策保障,兜住农村特殊困难群体基本生活底线。实施外出务工增收工程,采取组织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就近就地就业措施,帮助贫困群众增加工资性收入。实施党建扶贫双推进工程,实施村组活动场所建设,推进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因村选派第一书记,培养壮大村集体经济。实施社会结对帮扶工程,中央定点扶贫南光集团、东西部协作上海普陀区,以及省市对口帮扶部门共49家、县内84家单位,共132919人到村到户开展结对帮扶。五年来,全县脱贫攻坚累计投入资金101.82亿元(其中中央和省市资金81.5亿元、县级资金5亿元,社会各方投入资金8.4亿元,融资6.9亿元),发放小额贷款达5亿元。

五年来,禄劝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成就。2018年实现扎实过硬脱贫摘帽,到2019年底,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5954户91296人全部脱贫,115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解决了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补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大短板。

一是贫困群众收入大幅提高。2019年,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907.02元,最高的贫困户达48768.06元。与2015年相比,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205.8%,年均增幅达32.24%,年均增收1498.61元。住户存款从2015年的51.31亿元增加到86.67亿元,增长68.91%。实施就业扶贫,2016年来,每年转移就业18万人次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率达70%以上,其中贫困劳动力累计外出就业达12万人次,累计增加收入达15亿元;每年开发和管理使用乡村公共服务岗5131个、扶贫特岗1120个、应急城镇公共服务岗100个。建档立卡贫困户主要靠产业、就业增收占到86%,脱贫质量明显提高。

二是农村基础设施显著改善。五年来,投入52.12亿元,掀起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投资11.94亿元,实施农村公路路面硬化1630.5公里、农村路基改扩建712公里,新建道路生命防护工程2036公里,比2015年增长了146.05%,实现100%行政村公路路面硬化,全县2562个自然村进村道路硬化率从844个自然村32.94%,提高到2301个自然村89.8%,自然村公路通达率从85.5%提高到100%,村内道路硬化率从27%提高到65%,全县交通路网密度从2015年的82.6公里/百平方公里的提高到 99.2公里/百平方公里。祖祖辈辈没有公路、几乎与世隔绝的皎平渡镇二道坪村、乌蒙乡下基鲁村在悬崖绝壁上修通了进村公路。投入资金33.18亿元,采取宜居农房建设、农村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乌东德水电站移民安置、农房抗震改造、人居环境提升、民族聚居村整村提升等措施,完成83村民族聚居村整村提升,实施农村住房改造74843户,占全县116357户农户的64.32%,全面消除了农村危房。“5453”农村农房改造模式(即实施户、组、村、乡、专家“五级识别”签字认可制度,按照修缮、加固、拆除重建、兜底拆除重建“四种方式”,打造危房识别示范点、“墙抬梁”改造示范点、钢丝网片加固危房示范点、轻钢木塑结构拆除重建示范点、“土库房”修缮加固示范点的“五样板示范”,强化资金、建材、施工力量“三统方面筹保障”)得到住建部认可,中屏镇火本村、撒营盘镇本增村危房改造,成全国农村危房改造试评价工作会、全省现场推进会的示范观摩点。投入3.39亿元,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841件,农村饮水安全全面达标。10千伏动力电、村级广播电视、4G网络覆盖率达到100%,5G基站建设加快推进。

三是基本民生保障坚实有力。坚持教育优先发展,5年来教育投入达53.24亿元,占民生投入的40.48%,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动态零辍学,标准化学校、“一村一幼”“一乡一公办”、普惠性幼儿园全覆盖,全面消除了薄弱学校;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投资2.48亿元(其中县级融资2.21亿元)扩建职业高中,在校生由370人扩大到3465人,引进云南新兴职业学院新建成禄劝校区,招生规模达1.2万人;职业高级中学9名毕业生免费到日本研修;落实教育资助政策,建立每年3200万元的教育扶贫基金,实施县域内高中阶段农村学生免费教育,累计投入教育资助资金0.7944亿元,资助学生37024人次;新招录教师892人,实施“三名工程”,引进成都七中先进教学资源,实施媒体教学新模式。荣获全市教育教学综合质量一等奖,2018年以来,连续3年有多名学生被清华、北大录取,打破了18年来零的历史,今年一名学生成绩进入全省前50名。“穷县办富教育”的教育扶贫工作登上央视新闻,《禄劝开出“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民族教育”四朵金花》和职业教育工作入选全国教育扶贫典型案例,2018—2020年,全省民族教育现场会、全市高中教学质量现场会、职业教育现场会分别在禄劝召开。县、乡、村三级卫生院(室)标准化建设全覆盖,投入4.2亿元,实施县中医院整体迁建工程,县医院医技楼建成投入使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特困供养人员、低保人员、残疾人等特殊困难人群100%参加基本医保,贫困群众住院医疗费报销达91.39%;特殊人群、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履约率达100%;创新建立每年2000万元的大病、慢性病救助基金,36种大病实现100%救治,慢性病救助基金经验做法作为云南省典型案例到国家卫健委、省卫健委交流,得到国家卫健委和省卫健委高度认可。精准落实社会保障政策,累计救助农村低保42501户95316人,发放低保金3.2亿元;临时救助13.98万人次,救助金额1.55亿元;全覆盖开展残疾人鉴定发证工作,累计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8443人2186.44万元,建立残疾人就业扶贫车间4个,集中就业823人次,累计促进残疾人就业5260人次。供养特困对象1483人;新建医养结合农村敬老院7所,集中兜底供养各类对象645人。2018年社会救助工作被评为全省先进。社会保障精准兜底做法被省级推送为2020年全国优秀扶贫案例。创新爱心公岗护理与医养结合敬老模式、扶贫开发与农村低保“双线合一”兜底保障等工作在“三区三洲”及全省交流推广。

四是生产生活方式明显变化。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突破百亿元大关,达132.38亿元,比2015年增长了26.8%。绿色工业经济跨越发展,全球第七、国内第四大的国家西电东送重点项目乌东德水电站项目,首批机组于今年6月发电。五年来,投入农业产业发展资金6.66亿元,因地制宜发展撒坝猪、乌骨鸡、黑山羊、核桃、板栗、高粱、特色水果、中药材等特色产业,郎之汤酒业、西柚汁深加工等产业有效促进一产向二、三产融合发展。初步形成“百万亩经济林果、十万亩中药材、万亩特色水果”的特色产业发展格局。今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视察了禄劝县撒坝火腿销售摊位。九龙镇万亩三七产业项目,成为全国西南片区脱贫攻坚干部教育培训会现场交流观摩点。禄果葡萄被中央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核准为政府采购中心指定采购品种,黑山羊养殖产业在央视农经频道作了专题报道,金沙江河谷高粱种植及酿酒带贫机制成为省扶贫办向新华网推荐的全省88个贫困县12个产业扶贫经验典型之一。行政村100%通公交车,全县新增机动车32375辆,增长38.52 %,农业生产机械化率从47.5%提高到51.5%,所有自然村实现集中供水、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卫生厕所覆盖率达92.18%。中屏镇植桂村被评为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

五是基层治理能力有效提升。五年来,新建村史党史陈列室126个、村组活动场所812个,实现村组活动场所全覆盖。派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 732人,选派1348名工作队员到村任职,新增村大员263人,派出包村科级领导748人,结对帮扶干部5319人,发展党员1033人,培训村“两委”干部7252人次,从村“两委”干部考录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12人;创建规范化党支部1197个,打造“彝山苗岭”党建示范点126个,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82个。建立起村级年度考核激励机制,实行村“两委”年度考核制度,村规民约更加完备,基层干部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能力显著提升,农村治理体系全面构建,基层治理能力明显增强。撒营盘镇书西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则黑乡民安乐村入选全国脱贫攻坚示范村。

六是干群精神状态深刻变革。领导干部勇担脱贫攻坚责任,把帮扶贫困群众当家事,不论节假日,不分白天黑夜,帮助贫困群众谋发展、解难事、办实事,干部群众鱼水之情越来越深厚。驻村干部张文举同志在脱贫攻坚一线献出了宝贵生命。坚持开展“三讲三评”“五个到户到人”“自强、诚信、感恩”等活动,贫困群众主体意识不断增强,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的内生动力充分激发出来,追求美好生活的自觉性越来越强烈。央视焦点访谈专题报到了则黑乡建档立卡贫困户李德义乐观进取、自强自立的脱贫事迹。农村开放发展意识更浓,群众自力更生意识更强,干部群众团结拼搏干劲更足,党群干群关系更加融洽,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成为全县各族人民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五年来,29名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受省市表彰。在脱贫攻坚实践中,形成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创新、特别能奉献”的禄劝脱贫精神。

五年来,在脱贫攻坚的基层实践中,我们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加强领导是根本、把握精准是要义、增加投入是保障、各方参与是合力、群众参与是基础”的基本经验。在实际工作中积极探索、勇于担当、苦干实干,做到了扶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

(一)坚持“两不愁三保障”基本标准,落实精准要义。精准把握“两不愁三保障”的标准和要求,对标对表,精准施策,做到扶贫对象精准、措施到户要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不拔高标准,也不降低标准,确保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二)解决农村道路和住房安全历史欠账,补齐最大短板。基础设施在禄劝的广大农村,薄弱滞后,历史欠账大,是导致贫困的重要原因,农村道路和住房安全尤为突出。五年来,我们以农村道路、住房安全为重点,大干基础建设,补齐了农村道路、住房安全两块最大短板,为经济社会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三)抓实产业扶贫就业扶贫两个重点,强化脱贫支撑。产业和就业是稳定脱贫,持续增收的主要支撑。我们精准安排到户产业项目,培育壮大专业合作社,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强化政策措施支持发展龙头企业、新型经营主体,建立完善带贫机制和利益联结机制,让贫困户真正进入发展体系。我们因户因人落实就业帮扶措施,实现有意愿、有劳动力的零就业家庭全部清零;强化有组织、成规模的劳动力输出,取得了“千人赴疆”这样的良好效应。采取建立外出务工人员服务站、临时党支部等措施,确保稳定就业。

(四)瞄准特殊重点困难群众,精准兜底保障。无力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特殊供养户、残疾人户、大病户等特困群体,统筹落实低保、医保、养老保险、特困救助、临时救助、残疾人帮扶等各项保障政策,兜牢了基本民生底线,做到了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五)突出教育扶贫治本之策,消除贫困根源。扶贫先扶志。只有教育才能从根本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我们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巩固提升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成果,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实施高中阶段农村学生免费教育,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升,教育扶贫取得明显成效。

11:55

市政府新闻办专职副主任 姚晓怡:

各位记者朋友们,通过以上几位领导的发布,大家已可以看到,经过几年的攻坚克难,昆明市脱贫攻坚重心已逐渐由消减贫困全面转向提升脱贫质量、巩固脱贫成果阶段。我们也看到,我们曾经的贫困县不仅摘下了贫困的帽子,我们也将进一步带领群众走上促进贫困地区、脱贫群众发展的路子,以全面脱贫作为乡村振兴新起点,让昔日落后地区从“拖后腿”成长为昆明经济版图的有效增益,确保全市全面小康“我们一个都不少”。下周二,我们将召开第六场党群部门专场,欢迎大家继续关注。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