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探足球比分_球探体育—激情直播赢盈中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市级预决算及“三公”经费

昆明市2010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1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来源: 中国昆明   2011-09-06 10:59   字号: [        ]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的委托,现将昆明市2010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1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提请市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审查,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 2010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0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依法监督下,全市财税部门积极克服结构性减税减费、国家宏观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充分挖掘增收潜力、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全年预算执行情况良好,超额完成市十二届人大六次会议确定的收支任务。

(一)全市财政收支预算执行情况

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538,316万元,为预算的112.4%,增长(与上年同期同口径相比,下同)25.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3,463,080万元,为预算的97.6%,增长28.0%。

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支平衡情况是:一般预算收入2,538,316万元,上级补助收入1,386,510万元,债券转贷收入37,462万元,调入资金21,849万元,上年结余结转199,761万元,收入方总计4,183,898万元;一般预算支出3,463,080万元,上解支出555,550万元,支出方总计4,018,630万元。收支相抵,年终结余结转165,268万元。

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1,502,390万元,为预算的107.6%,增长71.6%。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完成1,523,474万元,为预算的84.9%,增长82.0%。

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平衡情况是: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502,390万元,上级补助收入36,970万元,上年结余结转111,218万元,收入方总计1,650,578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523,474万元,调出资金7,430万元,支出方总计1,530,904万元。收支相抵,年终结余结转119,674万元。

(二)市级财政收支预算执行情况

市级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182,998万元,为预算的108.5%,增长19.4%;市级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366,816万元,为预算的96.9%;增长32.2%。

市级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支平衡情况是:市级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182,998万元,上级补助收入1,386,510万元,下级上解收入253,385万元,债券转贷收入37,462万元,调入资金13,370万元,上年结余结转133,964万元,收入方合计3,007,689万元。地方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366,816万元,上解上级支出555,550万元,补助下级支出1,014,642万元,支出方总计2,937,008万元。收支相抵,年终结余结转70,681万元。

市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1,031,574万元,为预算的89.5%,增长71.2%,市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完成1,002,765万元,为预算的79.9%,增长78.8%。

市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平衡情况是:市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1,031,574万元,上级专项补助收入36,970万元,上年结余87,426万元,收入方合计1,155,970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完成1,002,765万元,专项补助下级支出58,995万元,支出方总计1,061,760万元。总收入和总支出相抵,年终结余结转94,210万元。

以上均为快报数,经过各级财政清算、复核和结算后,决算数还会有变化。我们将在省财政厅审核批复财政总决算后,向市人大常委会作专题报告。

二、 攻坚克难、奋勇拼搏,2010年财政工作结硕果

2010年,全市财税部门紧紧围绕加快推进昆明科学发展新跨越战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财政综合改革,推进财政机制创新,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为保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依法征收保增长,收入征管水平显著提高。

细化税收收入管理。适时制定政策挖掘增收潜力,加强外来投资生产经营和施工企业所得税、重点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税收征管,深入挖掘税收增收潜力;依法加强收入征管,对酒店餐饮等服务行业、房地产及建筑安装业、药品经销行业、交通运输业等重点产业、重点税源开展税收稽查,千方百计堵漏增收,积极营造公平税收环境。

规范非税收入征管。建立健全非税收入征管机构,完善非税收入目标管理机制,首次制定非税收入征收计划并细化落实到各执收部门;完善非税收入征管体系,建立非税收入增收激励机制,制定出台《昆明市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暂行办法》、《昆明市市本级政府非税收入以奖代补暂行办法》;认真执行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行政事业性收费等非税收入征管政策,完善重点费源动态监控机制。

加大收入督促检查。坚持定期召开财政收入分析会及联席会,研究分析落实收入工作目标任务的措施;建立财政收入定期通报制度,形成了争先恐后抓收入的工作氛围;成立调研督查组定期到各执收部门、县(市)区进行调研,分析收入组织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督促收入目标任务的落实。

(二)创新思路促发展,财政杠杆作用显著增强。

支持产业转型升级。市本级安排落实新型工业化资金5,000万元、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1,000万元、招商引资专项资金7,000万元,运用财政贴息、项目补助、以奖代补等方式,充分发挥财税政策的激励作用和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集中财力支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

扶持企业加快发展。市本级安排非公经济暨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5,500万元,全力支持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技术进步与创新等;安排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1,680万元,引导中小企业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积极鼓励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开展业务,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围绕国企改革与发展,筹措落实资金708万元,妥善解决职工安置和工资、养老金历史拖欠问题,推进国有企业改制、破产关闭工作开展。

推动商贸服务发展。市本级安排服务外包及商贸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2,500万元,支持鼓励内外贸商贸服务业做大做强;安排商业网点规划建设资金510万元,全力支持商业服务网络规划编制及建设;安排供销社“二次创业”暨乡村流通工程建设资金550万元,筹措支持乡镇农贸集贸市场建设资金710万元,支持供销社“二次创业”和农村流通体系基础设施建设。

支持生态环境建设。市本级安排城市绿化植树以奖代补资金4,000万元、园博会市级以奖代补经费4,175万元、“四创两争”专项经费2,938万元、环卫基础设施建设补助资金3,000万元、城市照明及设施管养维护费5,228万元,全力推动城市绿化及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安排节能减排资金3,220万元,全力支持资源节约开发、淘汰落后产能、工业和建筑节能等。

努力扩大消费需求。认真落实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和汽车以旧换新政策,及时兑付补贴资金,规范补贴程序,促进补贴产品销售。全年累计兑付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资金16,491万元,汽车以旧换新资金2,794万元,拉动家电、汽车、摩托车产品销售164,798万元。

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为加强县级财力保障力度,市本级安排均衡性转移支付资金39,339万元;安排北部县区经济社会发展资金10,000万元,安排少数民族发展专项资金4,258万元,全力支持“543倍增计划”实施,促进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制定更加灵活有效的财政管理体制,大力支持阳宗海风景名胜区及倘甸产业园区和轿子山旅游开发区建设。

(三)服务融资保建设,财政放大效应日益凸显。

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抢抓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机遇,配合有关部门认真筛选项目,主动谋划对接,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全年争取中央、省扩大内需资金177,625万元。千方百计落实地方配套资金65,826万元,争取并分配地方债券资金37,462万元,所有扩大内需资金及时、准确拨付到位,保证了重点项目建设之需。

加大公共基础设施投入。全市积极筹措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资金65亿元,其中市本级筹措资金28.9亿元,财政资金采取资本金注入、贴息、以奖代补等方式,通过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和放大效应,有效支持投融资公司融资工作,引导和带动社会资金投入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融资财政配套制度。根据全市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相关要求,制定出台《昆明市市本级政府投融资项目融资统筹管理办法》、《昆明市政府性资源注入投融资公司管理暂行办法》等融资管理制度,为投融资工作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

加大资金资产注入力度。累计注入投融资公司财政性资金82亿元,行政事业单位非经营性资产64亿元,有效提升了投融资公司融资能力和资本运作能力;主动做好资金链接工作,积极筹措调度资金,支持到期债务的偿还及部分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开工和推进。

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制定出台《昆明市政府性债务管理暂行办法》,将政府性债务划分为直接债务和投融资公司债务两类,建立“谁使用、谁偿还、谁主管、谁负责”的偿债机制,进一步完善政府性债务偿债准备金制度;积极组织融资平台公司清理规范工作,配合做好相关债务保全措施,切实为融资平台公司运营转型和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聚集财力保民生,财政保障作用明显增强。

支农惠农政策有效落实。全市农林水事务支出250,528万元,增长27.9%。其中:通过“一折通”发放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退耕还林补贴、生态效益补偿等财政性直补资金48,210万元;市本级筹措建制村公路路面硬化和路基改造工程资金13,544万元、农业综合开发资金3,080万元、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资金6,025万元,全力支持农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安排农业产业化发展专项资金3,400万元,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和农业园区建设;安排人畜饮水工程资金5,284万元、农村“一池三改”资金1,000万元,支持农村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安排扶贫整村推进项目资金4,755万元,实施339个自然村整村推进扶贫工作;安排水源保护补助资金及群众生产生活补助资金5,000万元、全力支持松华坝、云龙水库等水源保护工作;安排资金1,000万元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覆盖面,成功争取水稻、玉米、油菜和森林火灾纳入保险试点范围,中央、省级财政投入保险补贴资金1,050万元,市本级配套补贴资金568万元;继续全面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筹措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16,367万元。多方筹措资金70,077万元,确保抗旱救灾工作顺利进行。

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一是支持教育优先发展。全市教育支出471,060万元,增长21.9%。其中:市本级安排义务教育经费保障资金16,453万元有效落实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经济困难寄宿生发放生活费补助等政策;安排职业教育专项资金18,434万元(其中债券转贷资金6,000万元)大力支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及教师队伍建设;拨付资金15,324万元保证义务教育绩效工资改革顺利实施;安排民办教育发展资金1,585万元落实我市民办教育扶持政策。二是推进城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全市医疗卫生事业支出185,327,增长16.9%。其中:市本级安排专项资金5,000万元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安排资金900万元用于城市和农村医疗救助补助;安排资金480万元对2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进行了改建;安排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资金3,679万元有效落实参合标准提高政策;筹措资金9,964万元推进基层医疗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补偿机制建设和公共卫生机构实行绩效工资改革。三是继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全市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08,073万元,增长10.3%。其中:市本级安排城市低保资金6,337万元、农村低保资金5,142万元、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险补助资金2,000万元,保证了城乡低保对象、失地农民的日常生活;筹集拨付就业再就业资金13,500万元,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2,873万元,大力支持新增就业岗位、创业培训、再就业培训等。四是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支持力度。筹集廉租住房建设市级配套资金63,428万元、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安排农村危房改造及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市级配套资金1,802万元,改善农村居民居住条件。五是加大文化事业发展投入。市本级安排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市级补助资金1,399万元,完成文化站建设项目31个、文化室建设项目363个;安排资金120万元支持农村电影放映惠民工程。

物价稳定措施得力有效。认真落实稳定物价有关措施,发挥财政职能应对物价调控,市本级安排粮食风险基金2,462万元、粮油储备利费补贴4,887万元、产销合作专项资金200万元、粮油市场稳价保供补助资金160万元,全力支持粮油储备和市场稳价保供工作;筹措资金551万元对从市外调运蔬菜和直销网点建设给予补贴,确保蔬菜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安排生猪活体储备补助资金150万元,确保猪肉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安排农资淡储补助资金300万元,完善农资储备体系。筹措资金1,525万元,及时对低收入群体发放临时价格补贴。

(五)改革创新求效能,科学理财水平显著提升。

制度创新空间不断拓展。全年共制定出台财政管理制度25项,内容涉及预算管理、国库改革、投融资管理、机关内部建设等方面,其中14项以市委或市政府名义印发执行。有效提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为加快推进昆明科学发展新跨越提供重要的制度基础、体制条件和监管手段。

部门预算管理不断创新。建立预算编制与项目预算评审、支出绩效评价、预算执行进度、结余资金管理、资金分类管理、专项资金整合等相结合的部门预算编制机制,推进财政预算编制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严格执行年初人代会审议通过的年度预算,认真执行财政预算追加制度,增强预算的约束力和严肃性。

国库管理改革深入推进。进一步扩大集中支付范围,基本建设资金纳入集中支付试点工作顺利实施;公务卡结算制度和预算单位库存现金(备用金)限额管理制度顺利推进;进一步加强银行账户管理,对市本级预算单位1,375个银行账户进行年审;落实财政性资金存放商业银行改革制度,对财政性资金适时进行科学合理配置,有效激励各驻昆银行加大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

财政评审范围不断扩大。制定出台《昆明市市本级项目支出预算评审管理暂行办法》,建立预算项目支出评审机制,对拟申报2011年项目预算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及修缮工程类38个项目实施了预算评审;同时认真开展财政投资评审工作,全年完成竣工决算评审项目34个,送审金额98,240万元,审减金额18,237万元,审减率达18.6%。

绩效评价制度日趋完善。制定出台《昆明市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实施办法》,进一步规范绩效评价程序、拓宽绩效评价广度和深度,建立了项目单位、主管部门、财政部门三级评价机制,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实现全覆盖;初步建立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机制,项目评价结果作为核定部门预算和财政专项资金分配的依据;积极开展2009年市本级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全年完成评价项目28个,评价金额77,497万元,主管部门(单位)完成自评项目681个,自评金额96,122万元。

政府采购制度更加规范。制定出台《昆明市政府采购管理暂行办法》,推行以公开招标为主的采购方式,完善监管与操作相分离的运行机制,建立了“统一管理、集中交易、全面监管”的政府采购管理体系,切实加大政府采购监管力度,政府采购范围稳步扩大。

各位代表!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过去的五年,是充满艰辛、奋力拼搏的五年,更是亮点纷呈、成果丰硕的五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全市财税部门牢牢把握加快推进昆明科学发展新跨越的历史机遇,锐意改革创新、奋力攻坚克难,悉心研究理财之道、倾力推进管理改革,在促进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谱写了财税改革发展的新篇章:一是财政收支规模不断扩大。全市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从2005年的90.7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253.8亿元,年均增长22.9%,是“十五”末的2.8倍;地方一般预算支出从2005年的114.8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346.3亿元,年均增长24.7%,是“十五”末的3.0倍。二是收入征管体系日益健全。全市财税部门坚持依法治税、规范管理,加大对重点税源、费源及重点行业、企业的监控力度,全力打造税源分析、综合治税与财源建设有机结合的一体化信息平台,加大税费稽查力度,认真组织开展税收检查,有效提高了税费征管水平,基本上做到了应收尽收,营造了公平公开的税收环境。三是财政收支结构不断优化。财政收入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提高,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占GDP比重从2005年的8%上升到2010年的12%,提高了4个百分点;产业结构调整对地方财政收入贡献逐步显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占财政总收入比重从2005年的40%上升到2010年的45.4%,提高了5.4个百分点;向上争取专项支出从2005年的24.1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92.5亿元,是“十五”末的3.8倍。四是支持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大力压缩一般性开支,集中财力优先安排事关全市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支出项目,财政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从市本级支出结构来看,发展性支出占可用财力比例从2005年的59.8%上升到2010年的67.1%、上升了7.3个百分点,新增财力球探足球比分_球探体育—激情直播赢盈中用于经济社会发展。五是民生事业投入显著增加。全市对“三农”、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与就业等民生工程的投入从2005年的44.4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31.5亿元,年均增长24.3%,是“十五”末的3倍,新增财力有力保障了全市民生事业的全面发展。六是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大。集中财力投入重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全市用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从2005年的12.8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65亿元,年均增长38.4%。仅2009-2010年累计投入108亿元,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23.7%。七是支持融资能力明显增强。认真落实支持投融资公司的各项政策,采取“赋政策、配资源、注资金”等措施,切实增强了投融资公司资本运作和融资能力。2008年以来市财政累计向市属投融资公司注资344亿元,其中:现金注资170亿元、实物注资174亿元,有力推动了投融资工作的顺利开展。八是财政综合改革深入推进。围绕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加快公共财政建设步伐,深入推进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专项资金管理、结余资金管理、财政绩效评价、财政预算评审,规范有序、责权明晰的财力保障机制,结构优化、保障有力的资金安排机制,科学合理、运作规范的预算管理机制,监督有力、制衡有效的财政监管机制逐步建立。

五年来财政工作取得的成绩,是全市经济实力的综合反映,体现了我市抢抓历史机遇、立志争先进位、着力富民强市跨越式发展的巨大成果。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市政协大力支持、监督的结果,也是社会各界对财政工作理解和支持的结果。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财政工作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财政收入持续高增长难度加大。从中长期平衡看,涵养壮大财源的任务十分繁重,财政支持经济发展的机制和手段有待进一步完善。二是财政资源配置仍需优化。面对日益增长的民生需求与财政资金供给之间的矛盾,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切实满足民生需求的能力仍需进一步提升。三是财政资源使用效益尚需提高。部分财政资金存在使用绩效不高、引导作用不强、支持重点不突出的现象。对于上述问题,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健全财政管理体制机制,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

三、 2011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是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市财政改革和发展将自觉服从和服务于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这个大局,履行好财政职能,更好地发挥财政资金的保障作用、杠杆作用和放大效应,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入推进财政综合改革,健全财政公共体系。按照财政收入增长与国民经济增长相适应的原则,今后五年财政收入的预期工作目标是: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财政支出按照量入为出、积极稳妥的原则,确保收支平衡。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财政工作将面临机遇与挑战。在收入方面: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将为财政增收奠定坚实基础,但财政经济仍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国家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重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将受限,固定资产投资营业税增长空间有限。随着国家房地产调控力度的加大以及结构性政策减税政策的实施,也将导致地方税收减少,财政增收面临较大压力。在支出方面:扩大政府投资规模、拉动内需,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三农”、教育、科技、医疗卫生、社会保障、节能减排等方面需要财政加大投入力度。综合分析影响财政收支的相关因素,2011年财政收支矛盾仍十分突出。对此将坚持勤俭办事,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努力抓好增收节支,统筹安排好财力。

2011年地方财政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九届七次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充分发挥公共财政调控作用,服务经济跨越式发展;以保民生、保稳定为目标,加快建立公共财政保障机制,支持社会公共事业建设;以科学化、精细化为重点,创新财政体制机制,加快推进财政综合改革,为把昆明建设成为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区域性国际城市做出积极贡献。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2011年全市和市级地方财政收支预算安排如下:

(一)全市财政收支预算草案

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安排2,919,063万元,力争比2010年快报数增长15%;年初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安排3,600,032万元,比2010年年初预算数增长29.5%。

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支及平衡情况是:一般预算收入2,919,063万元,上级补助收入1,320,503万元,收入方总计4,239,566万元;一般预算支出3,600,032万元,上解支出639,534万元,支出方总计4,239,566万元。收支平衡。

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及平衡情况是: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安排2,269,111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安排2,269,111万元。收支平衡。

(二)市级财政收支预算草案

市级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安排1,365,336万元,比2010年快报数增长13%;年初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安排1,230,326万元,比2010年年初预算数增长34.2%。

市级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支及平衡情况是:一般预算收入1,365,336万元,上级补助收入1,320,503万元,下级上解收入310,784万元,收入方总计2,996,623万元;一般预算支出1,230,326万元,上解支出639,534万元,补助下级支出1,126,763万元,支出方总计2,996,623万元。收支平衡。

市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及平衡情况是: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996,435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996,435万元。收支平衡。

2011年市级财政预算由市本级各部门预算与高新区、经开区、度假区、阳宗海和倘甸五个开发区预算组成,五个开发区财政预算在报告中以附件的形式反映(详见附件3:表一至表九)。根据《云南省社会保险费征缴条例》及相关政策规定,2011昆明市及市级地方财政社会保险基金收支预算(详见附件4:表一至表二),连同部门预算一并报送市人民代表大会审查。

(三)市本级财政支出预算安排重点

2011年,市本级财政支出预算安排坚持统筹兼顾、优化结构的原则,全力保障重大政策性支出的落实,支持改善民生的急办事项和全市重点项目、重要工作的推进。

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安排科技支出25,800万元,达到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3%,重点支持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和重大公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开发;安排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12,000万元、新型工业化及节能减排专项资金5,000万元、非公经济暨中小企业发展资金6,000万元、招商引资专项资金7,000万元、服务经济暨内外贸发展专项资金3,000万元、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2,000万元、农业产业化及园区建设经费4,200万元,全力推动经济结构升级、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新型工业化、现代服务业、都市现代农业发展。

加大公共基础设施投入。安排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01,497万元,占年初一般预算支出的23.4%,资金重点用于城市交通等基础设施、滇池治理与生态建设、农村基础设施与民生工程、社会发展与保障性住房建设以及重大项目前期经费。

继续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安排农林水事务支出57,539万元,增长11%,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1个百分点。其中:水源地保护经费5,000万元,扶贫重点村整村推进4,965万元,农田水利建设资金3,500万元,农业生产1,400万元,森林生态效益补偿1,500万元,农村“一池三改”资金850万元,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经费1,000万元,政策性农业、畜牧、森林、火灾保险1,060万元,移民安置补助2,000万元,烤烟生产补助3,000万元,新农村建设600万元,中低产林改造800万元,救灾补助1,000万元,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配套资金1,798万元,农业综合开发资金3,419万元,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投入。

加大公共事业保障力度。安排教育支出75,511万元,增长11%,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1个百分点。其中: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经费11,323万元,民办教育专项资金1,300万元,职业教育专项资金5,000万元,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及还本付息资金13,000万元;安排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08,575万元,其中:农村最低生活保障6,063万元,城市最低生活保障3,528万元,就业再就业资金2,387万元;筹措保障性住房建设市级配套资金46,924万元;安排农村危房改造及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市级配套资金1,600万元;安排医疗卫生支出42,436万元,其中: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3,500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3,578万元,实施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1,893万元,基本药物以奖代补资金880万元;安排公共安全支出85,623万元,科技强警资金8,000万元。

大力支持生态环境建设。安排城市绿化以奖代补资金4,000万元、园博会市级以奖代补经费4,200万元、“四创两争”专项经费3,926万元、环卫基础设

施建设经费2,380万元,城市照明及设施管养维护费5,440万元。

全力推进城乡协调发展。落实全域城镇化专项补助政策,安排城乡建设规划经费4,000万元,推动新型城镇化进程。继续支持“543倍增计划”实施,落实困难县区均衡性转移支付资金39,339万元,安排北部县区经济社会发展专项资金10,000万元及少数民族发展专项资金4,633万元。

四、 开拓创新、力求突破,确保开局之年再创佳绩

2011年全市财政部门将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公共财政要求,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管理创新为抓手、以创先争优为手段,千方百计挖掘财政增收潜力、持之以恒优化支出结构、坚定不移推动财政改革发展,确保开局之年再创佳绩。

(一)更加突出结构调整的重要地位,服务支持经济跨越发展。紧紧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财政重点扶持方向,加大对产业发展的政策资金扶持力度;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及园区倍增跨越,支持做大做强支柱优势产业、壮大特色资源产业、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提升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和民营经济发展水平;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技术改造和节能减排,大力促进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进一步完善和创新财政支持经济发展的有效方式,球探足球比分_球探体育—激情直播赢盈中地借助金融机构和社会力量评价项目的优势,运用贴息、奖补和产业基金投入等市场化手段,带动和吸引民间、社会、市外等资本投入,放大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和乘数效应。

(二)更加突出增收节支的长效机制,确保预算执行均衡稳定。坚持依法治税、规范管理,不断优化税种结构、税源结构、税费结构,增强组织收入的前瞻性和主动性,确保财政收入均衡入库;用好用足各项非税收入政策,拓宽政府非税收入征收范围和征收渠道;改革非税收入征缴模式,全面实施非税收入管理系统,实现应收尽收;建立完善土地出让收入目标管理机制,强化考核激励措施;加大财政支出结构调整力度,严格控制行政成本,把财政资源球探足球比分_球探体育—激情直播赢盈中地用于提供公共服务、保障民生的各项支出,保障重点支出需要,确保财政收支平衡。

(三)更加突出服务融资的财政职能,全力支持重点工程建设。充分发挥财政盘活政府资源、拉动投资效用的重要职能,密切关注国家货币政策实施的重点、力度、节奏,在支持服务投融资上进一步创新思路、创新方式,扩大直接融资,积极推进投融资工作与土地收储出让的有效衔接,发挥好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土地收入的支撑作用、存量资产的放大作用、融资政策的推动作用,发挥公共投融资与公共财政的互补功能,提高投融资公司的集中度和融资能力;保持公共基础设施投资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以资金补助、财政贴息和以奖代补等方式,放大政府投资效应,引导和带动金融资金、社会资本投入市域交通、环保、能源、社会事业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拓宽政府融资渠道,及时把握国家和省的资金投向、支持重点和扶持项目,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的支持。推进外援外贷工作,积极争取国际金融机构、外国政府以及国际组织的贷款赠款支持。

(四)更加突出公共财政的保障机制,推动民生事业稳步发展。一是加大“三农”投入力度。深入推进支农资金整合,提高支农资金规模效益;全力支持全域城镇化建设,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农业技术推广和科技成果转化;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支持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快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加强农业综合开发,改善农业生产综合条件;加大扶贫投入,深入推进开发式扶贫;完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稳妥化解乡村公益性债务;推进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试点工作,提高农民抗灾害风险能力。二是加强社会保障和就业工作。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拓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城乡救助体系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有效解决弱势群体的生活困难问题;认真落实促进创业和就业的各项财税扶持政策,扩大公益性岗位开发规模,支持建立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和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积极配合事业单位绩效工作改革,有效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三是促进优先发展教育。巩固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继续实施城市义务教育学生免学杂费政策;支持中小学校舍安全、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支持发展职业教育,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落实和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四是支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扩面工作,推进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立基层医疗机构补偿机制,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大力推行购买服务。五是大力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增加财政资金投入,落实好各项财税扶持措施,加大廉租住房建设支持力度;积极发展公共租赁住房,鼓励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和运营。六是大力支持文化事业发展。加大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投入力度,积极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

(五)更加突出改革创新的促进作用,着力提升财政管理水平。适时启动新一轮市以下财政体制改革,调整优化转移支付结构,加大均衡性转移支付比重,加快建立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发挥分税制体制效能,促进次经济中心形成和城镇化发展;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完善预算定额体系、费用支出标准体系、资产配置标准体系;深入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提高国库资金运行管理水平,不断完善公务卡结算制度;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加大清理整合力度,发挥资金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增强财力资源的统筹调控能力;加大预算评审介入深度,扩大绩效评价范围,实现事前预防、事中监控和事后监督检查相衔接;深化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改革,建立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逐步提高公开招标占财政总支出和采购总规模的比重;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健全投融资公司债务规模管理、使用、统计等制度,落实偿债机制,有效防范政府债务风险;加强财政法制建设,推进预算信息公开,建立健全财政收支运行监督机制。

各位代表!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财政工作任重道远,挑战与机遇并存,我们将在市委的领导下,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认真听取市政协的意见和建议,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创新,锐意进取、狠抓落实,全力完成财政各项工作任务,努力为把昆明建设成为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区域性国际城市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